电网中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工作时需建立交变磁场,消耗无功功率,导致电流滞后电压,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补偿柜通过并联电容器等容性设备,利用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的特性,与感性负载电流(滞后电压90°)形成相位差,使容性无功与感性无功相互抵消,减少电网中无功功率的流动,降低线路损耗,提升功率因数。一般默认为1为正常,高于1为超前,低于1为滞后,实际上某些场合这个默认值可能是0.95-0.85之间; ![]() 根据标准号GB/T 15576-2020的规定: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俗称电容柜、无功功率补偿柜 ,是由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低压电容器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由制造商完成所有内部的电气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分为:集中补偿装置、分组补偿装置、末端补偿装置 、相间补偿装置; 技术发展:现行及早期的无功功率补偿原理都是依据电容器的容性特性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其电流超前电压90度,通过并联电容器的方式,利用电容电流抵消电网中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等)产生的滞后电流,从而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提升功率因数。 随着现场的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除了利用电容器的容性补偿外,还可能结合电抗器的感性补偿,或者采用更为先进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设备。SVG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的快速开关动作,实时检测电网的无功需求,动态地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以维持电网电压稳定和功率因数在合理范围内。 ![]()
主电路是无功功率补偿柜的一次电路部分,由断路器、接触器(或复合开关、晶闸管)、电容器组和电抗器构成。断路器作为总开关,保护设备安全;接触器、复合开关和晶闸管用于控制电容器的投入和切除,各有优缺点;电容器组提供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电抗器限制涌流、抑制谐波,根据谐波类型选择不同电抗率。控制电路是无功功率补偿柜的二次电路部分,负责监测电网功率因数并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以实现最佳补偿效果。主要组件包括: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依据预设策略自动投切电容器组,维持功率因数在目标范围(如0.95 - 0.98),部分还具备过压、欠压、谐波超限保护功能;信号采集与传输组件,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构成,采集电网信号并转换为适合控制器处理的信号后传输给控制器。 ![]() 保护电路在电网异常时迅速切断电源或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主要组件包括:熔断器(短路时切断故障电路)、避雷器(防护大气及操作过电压)、过压/欠压保护装置(电压异常时切断电源)、热继电器(部分配置,过载时切断电路)。测量与显示电路实时监测补偿柜运行状态并显示信息,方便运行人员了解设备情况。其组件包括功率因数表(显示电网功率因数,读数0.9左右为正常)、电流表和电压表(显示电网电流、电压值)以及指示灯(指示补偿柜运行状态)。 ![]()
![]() 按补偿容量划分,无功补偿分为小容量和大容量两种。小容量补偿适用于无功补偿需求较小、电流畸变不显著的场合,如小型商业建筑和办公楼,采用SVG单独补偿,具备高精度、快速响应和双向补偿能力,但成本较高。大容量补偿则针对高无功需求和严重电流畸变的工业环境,如大型厂房和电弧炉,通过SVG+APF或SVG与FC(中压)组合实现,既能补偿无功又能抑制谐波,提升电能质量,但系统复杂且成本更高。按控制方式划分,无功补偿分为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静态补偿通过接触器控制电容器,有级补偿,精度低、响应慢,适用于负荷变化缓慢的场所,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补偿效果有限。动态补偿采用晶闸管或SVG等电力电子器件,无级补偿,精度高、响应快,适用于负荷变化快、谐波污染严重的场景,补偿效果好,但成本高、系统复杂。![]()
![]() 负载如风机、泵选用接触器投切,冲击负载如冲床、焊机需晶闸管快速响应,其中焊机负载要求响应速度≤10ms;谐波含量(THD)高时需配置电抗器,5次谐波选5.67%电抗率,3次谐波选12%~14%电抗率,电弧炉负载THD>20%需串联14%电抗器;功率因数(PF)目标值通常设为0.95~0.98,过高补偿会致过电压,工业用户考核标准为0.92。环境与可靠性参数设计要求明确:环境温度方面,电容器运行温度升 10℃寿命减半,需风量≥3m³/min/kvar 强制风冷,工程阈值为 -25℃~+45℃(降容使用);海拔高度每升 1000m 降容 10%,常规设计≤2000m;防护等级户外柜 IP55 以上防尘防水,户内柜 IP30。![]()
![]() ![]() |
四、无功功率补偿柜设计需要知道哪些技术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