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民族瑰宝 ——永不凋零的智慧之花 吾中华五千多年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如日月之星河璀璨、如山河之磅礴厚重。吾之后辈应继承先辈之遗嘱,深研浩瀚之文化典籍,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 今人读诗书典籍,多走马观花,不求达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此文仅抛砖引玉,粗略介绍,笔者学识尚浅,如有解释偏差,望谅解。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此话出自明末 冯梦龙 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意为: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命中注定的,半点由不得人操控、做主。 人生七十古来稀,一生中不仅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高光时刻,亦有虎落平原被犬欺,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失意处境,更会经历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人生四大喜事,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生老病死,任谁能够逃过,最终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此话出自明末 冯梦龙 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意为:富贵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全靠勤劳获得。 俗语言:“富不过三代”,富贵本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也许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身处帝王、权贵、富裕大户人家,可帝王家有帝王家的险恶,富贵家有富贵家的忧愁,后辈们不恪守祖训,勤俭持家,整日游手好闲,随意挥霍,终有一日会变得贫困潦倒。有的人出身虽贫寒,但其立志高远,勤奋好学,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终如大鹏展翅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此话出自明末 冯梦龙 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意为:人们在遇到高兴事的时候,总是精神焕发,春风得意,就像月亮一到了中秋,总是分外明亮皎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人生不过三万多天,愁也一天,开心也一天,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何必跟生活过不去,跟幸福闹别扭,“今朝有酒今朝,明日愁来明日愁”。更何况遇见喜事,一定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否则便枉费了这大好光景。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此话出自明末 冯梦龙 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意为: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 古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有时候人处于低谷或遭难的时候,就是这么脆,倒霉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痛恨老天不公,却无济于事,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 此话是源自中华民间故事,喻意为: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 常言道:“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事实就是确有其事”。当一件事发生了,不去辩解就是最强的辩解,“此处无声胜有声”就是最好的答复。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此话出自明末 冯梦龙 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意为:阎王宣判你应该在三更死,就不会让你活到四更。旧指人的生死由阎王掌握,生有时辰死有地,丝毫不差。 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绝对的优势,处于弱势的群体,只能任人宰割,任由摆布,“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此话出自明末 冯梦龙 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意为:把钱财看得像粪土一样轻贱,把仁义看得像千锭金银一样贵重。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此话出自唐 白居易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文,意为:物品因为稀少而倍加珍贵,感情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变得慈爱。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俗话说:“隔辈亲!”,中国人骨子里期盼的就是“子嗣绵延,儿孙满堂”,父母辈就希望看见自己的儿女早日成家,早生孩子,如此这般他们便能享受这“隔辈”的亲情,了却这一生的夙愿,不辜负此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付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此话出自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枯,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为: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此话用来比喻两个人相互扶持、苟延残喘,倒不如相忘于自然,各自求生。 常言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力弱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在自己没有足够实力和能力的时候不要想着去帮助别人,自己都处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境地,别谈“仁义”,与其抱在一起苟延残喘,不如各自安好。 恭敬不如从命, 受训莫如从顺 此话出自宋·释赞宁《笋谱》卷下,意为:在面对权威或长辈时,我们应该恭敬顺从,遵守他们的指示和要求;在接受培训或教育时,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听从教导,按照规定或指导原则去行事。 在面对长辈或别人诚挚邀请时,应该大方虚心接受,不应过度谦虚、推脱,枉费别人一番好意。在接受师长或长辈训教时,应该认真、仔细聆听,平心接受,莫要忤逆,顶撞,使得事情更加糟糕。 多情自古空余恨, 好梦由来最易醒 此话出自清代 魏子安(魏秀仁)的小说《花月痕·第十五回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为: 多情自古空余恨, 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 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 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 泪痕也满旧衫青。 从古至今,人多情不免留下很多遗憾,一旦有情人终难眷属,找不到最终的归宿,等感情没有的时候就会转换成无情,可是无情比多情还要让人累,让人痛。美好的梦,被人稍有打扰就醒来了,梦醒了就再也体会不到梦中的美好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知足常乐”才是生活的大彻大悟。 ![]()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话出自唐 白居易的 《长恨歌》意为: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儿女情长事常有,抛妻弃子事常新。如果相爱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不爱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不要相爱相杀,终成悔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