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罗素:幸福之路》

 流星山寨图书馆 2025-05-17

本文图片来源于影片《记忆碎片》

*【教育的目的】“美国的男孩子从很小就觉得金钱上的成功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因此决不愿意为任何没有经济价值的教育劳神。教育过去一直被认为主要是用来培养享受能力的——我所指的享受,乃是那种从未受过教育的人所无法领略的较为微妙的享受。在18世纪,能够鉴赏文学、绘画和音乐,算是'绅士’的特征之一。”

这是从一个未曾有过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教育与科学知识和生存技能无关,而主要是用来培养“绅士品味”的。在那个时期,所谓“教育”更像是当代所谓“教养”,是用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享受能力)的,它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能够鉴赏文学、绘画和音乐,拥有欣赏艺术之美的鉴赏能力和享受能力,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中所蕴藏的美,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神秘之美叩击灵魂、震撼灵魂的微妙享受。教育成功的标志是一位高雅绅士的诞生。

然而,自从进入现代社会,工业化的生产需要大量具有读写能力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从业者,教育的对象从少数精英转变为劳动者大众;教育的内容从审美能力转变为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教育的目的从培养绅士淑女转变为培养社会生产的从业人员。对于这一转变,无法简单评价其意义和好坏,只是教育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枯燥乏味不可避免】“所有伟大的著作都含有枯燥的部分,所有伟大的人生都含有乏味的努力。”

人不可能永远只做有趣的事,不做乏味的事;书也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有趣的,一点不包含无趣的部分。我能够想到的事例是,一个研究从理论设计看可能是有趣的,但是在田野做访谈时却是乏味的;一本书的写作总体看是有趣的,在整理数据时却是乏味的;一部著作在灵感闪现时是有趣的,在一般叙述时却是枯燥的。

*【如何克服紧张情绪】罗素在谈到自己讲演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时说:“我教自己觉得我讲得好坏根本无关紧要,宇宙绝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我们的举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也没有什么了不得。”

这个情绪操控小实验写得很实在,我也是一个在讲演时会感到紧张的人,而罗素的经验是一剂解药:将自己的讲演放置在宇宙的巨大空间当中,它立即变得无足轻重,当然更不会改变宇宙。个人的所作所为与宇宙的庞大体量相比,一点重要性都没有,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在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长河中,也毫无重要性。想到这一点,就可以释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