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录入、翻译及校对者:朱岸峰 一、原文(已句读和简体化)传有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此之谓三不朽。夫电光隙驹,人寿几何?世之熙攘纷纭而不自立者,若好鸟之过耳,若时花之艳目,不知瞬息间已终身焉。问所为立德、立功、立言者安在耶?虽然,德也、功也、言也,于何其不朽也?是必有人焉,传述其事,赞美其行,纪录其略,垂之家乘,载之邑志,而后有人焉,考其事,稽其行,悉其略,以为其立德若是,立功若是,立言若是,久而弥光,播之盆远,此所以不朽也。故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旨哉言乎! 抑又闻之陆士衡有言:“碑则披文相质,铭则博约温润,颂则优游彬蔚,论则精微朗畅。”是纪述之辞,自右已然,《梁文选》一编,可分类考也。韩昌黎公云:“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传。”然则流光积厚,业有以为前;论世知人,复有以为后。将彰之传之,而于是不朽矣。 兹于行述、传赞、序记之简首,为识数语以弁之。后之览者,其亦知所以不朽之故欤? 二、白话文译文古书上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这就是所谓的“三不朽”。然而人生如电光石火,白驹过隙,寿命能有多长呢?世间那些奔波劳碌却无所建树的人,就像悦耳的鸟鸣一掠而过,又像艳丽的花朵转瞬凋零,不知不觉间一生就已结束。试问那些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他们的成就在哪里呢?即便如此,德行、功业、言论,如何才能不朽呢?必定要有人传颂他们的事迹,赞美他们的品行,记录他们的生平,载入家谱和地方志书,而后世之人才能考证其事、查核其行、了解其生平,认为他们的立德如此、立功如此、立言如此,时间越久越显光辉,传播越广,这才是不朽的原因。所以孔子说:“君子最怕死后名声无人称颂。”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 我又曾读到陆机(字士衡)的话:“碑文应当文质相称,铭文要广博简约而温润,颂辞需从容华美,论说则应精微明朗。”这些记述文体,自古已然,《昭明文选》一书便可分类考证。韩愈(昌黎)也说:“如果没有前人开创,即使美好也无法彰显;如果没有后人继承,即使兴盛也难以流传。”因此,积累深厚的事业需要前人的奠基,而了解历史、评价人物则需要后人的传承。唯有如此彰显、传扬,才能使之不朽。 现在,我在这本行述、传赞、序记的卷首写下这些话作为引言。希望后来的读者,也能明白不朽的真正原因吧? |
|
来自: 朱岸峰的知识库 > 《旌阳朱氏宗谱(乾隆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