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西沙星: 特点:被称为呼吸喹诺酮,口服后迅速分布到鼻窦、肺泡、支气管等上下呼吸道组织中,通过抑制细菌遗传物质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服用方法:本药半衰期长,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一次400mg,治疗鼻窦炎疗程7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日,肺炎10日,建议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 2、头孢丙烯: 特点: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急性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均有效。 服药方法:对于上呼吸道感染,05g,每日1次,对于下呼吸道感染,0.5g,每12小时一次。疗程为7-14日。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更高。 3、头孢克洛: 特点:在呼吸道有较好的分布,在中耳脓液中可达到相当浓度,适用于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 服药方法:常用剂量是0.25g,每8小时一次。治疗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剂量是一次0.25g,一日3次;治疗鼻窦炎推荐剂量为一次0.25g,一日3次,共10日。较重的感染(如肺炎)或敏感性稍差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剂量可加倍,但一日总量不宜超过4g,可连服28日。与食物同用时,血药峰浓度仅为空腹用药的50%~75%,故宜空腹给药。 4、头孢地尼: 特点:在痰液、肺组织、扁桃体、中耳分泌物中均有较好分布,适用于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上颌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下呼吸道感染。 服用方法:每日600mg,分2次服用,与含镁、铝、铁等金属离子的制剂合用可降低本药的吸收。空腹服用可以获得最好的吸收和最佳的组织浓度。 5、头孢克肟: 特点:体内分布以痰液、颌窦、扁桃体、中耳分泌物中浓度较高,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副鼻窦炎和中耳炎。 服用方法:每天400mg,分1-2次服用,在相同剂量下,混悬剂的血药浓度比片剂要高,中耳炎患者宜用混悬剂治疗,以免快速起效,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空腹服药药物可以快速到达峰值,快速起效。 6、阿奇霉素: 特点:本药组织浓度特别高,平均是血药浓度的10-100倍,在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浓度高,巨噬细胞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因此其杀菌作用均有靶向性,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 服用方法:本药具有较强的抗生素后效应,因此每日服用1次即可,第一日,0.5g顿服,第2~5日,一日0.25g顿服;或一日0.5g顿服,连服3日。进食可影响本药吸收,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避免与含铝或镁的抗酸药同时服用,因可降低本药的血药峰浓度。 7、克拉霉素: 特点:本药在肺组织中的浓度高,约为血药浓度的5倍,适用于急性中耳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等。 服用方法:一次250-500mg,一日2次,疗程7-14天,推荐空腹服用,以获得最佳吸收率,食物对其吸收影响极小,有胃肠道不适的患者也可与食物同服。 8、罗红霉素: 特点:本药再痰液、鼻窦、中耳、扁桃体、肺组织中均可达到治疗费用水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等。 服用方法:每次150mg,一日2次,也可一次给药300mg,一日1次。由于进食后服药可使生物利用度下降约一半,所以推荐空腹口服,有利于吸收和提高疗效。 9、复方磺胺甲噁唑: 特点:本药对肺孢子菌有效,是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首选药。 服用方法:治疗细菌性感染,每次甲氧苄啶160mg,磺胺甲噁唑800mg,每12小时服用1次。治疗肺孢菌病,每次甲氧苄啶160mg,磺胺甲噁唑800mg,每8小时1次,疗程为21日;21日后,艾滋病患者长期抑制治疗,起始剂量,甲氧苄啶160mg,磺胺甲噁唑800mg,每周服3次。本药在尿中乙酰化率高,且溶解度较低,故较易出现结晶尿、血尿等,用药期间多饮水,维持充分条件的尿量,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宜与碳酸氢钠同服。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服用易导致结晶尿、血尿。 1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特点: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再呼吸系统有较好的分布,适用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 服用方法:每次0.625g(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比例4:1片剂),每12小时1次,或每次375mg(2:1片剂),每8小时1次;较重感染,每次1000mg(7:1片剂),每12小时1次,或每次625mg(4:1片剂),每8小时1次。食物对其吸收没有影响,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