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比“决策”更重要的人生主题吗?有些时候,辛辛苦苦多少年,就因为做错了一个选择,误按了一个“开关”,就让许多付出和成果付诸东流。 而好的决策,不仅能带来好的结果,还能让你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机会。 赚钱更是如此。 正如巴菲特所言:“财富是正确决策的副产品。” 36亿美元2020年1月,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从噩梦中惊醒。他梦见一种全新病毒正在全球迅速传播,致死率极高。 想起2008年自己成功做空房利美、房地美并在房市崩盘中赚得盆满钵满的经历,阿克曼敏锐地意识到:这次疫情或许会让世界陷入比当年更严峻的动荡。 该卖出自己持有的数十亿美金的投资组合吗?阿克曼的公司致力于长期投资,因为尚未发生的危机而卖掉基本盘,似乎不太理性。 在危机意识中,他一方面试图避险,一方面又发现了某种机会。他决定下注于指数大跌,以对冲风险。 阿克曼计划以相对的小额资金买入一种叫做“信用违约互换”的金融工具,简称CDS,他用2600万美元承保了与710亿美元企业债挂钩的空头头寸。–这像是为市场意料之外的大跌买了保险。 事实证明,他的直觉不幸成真。随着新冠疫情在2020年2月到3月迅速演变为全球大流行,酒店、航空、主题公园等行业业务锐减,企业信用风险急速攀升。 结果,CDS合约价格飞涨,阿克曼在短短几周内就赚到约26亿美元,足以抵消其基金在股市下跌中的损失。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市场血流成河之际,他将此前的利润反手投入股市,买入希尔顿、伯克希尔-哈撒韦、星巴克等优质股票,以此捕捉美联储和国会双管齐下救市所带来的强劲反弹。 等到股市触底回升,他又从中额外收获了约10亿美元,最终将这笔“2600万美元的保险费”变成超过36亿美元的惊人利润。 显然,全球疫情是一次典型的黑天鹅事件,而阿克曼利用了这次危机,大赚特赚。他到底做对了什么?他是高瞻远瞩的投资天才,还是恰好踩对节奏的幸运“赌徒”? (本案例素材来自《逆风翻盘》。) 黑天鹅这些年,“黑天鹅”已经成为一个超级词汇。但是,到底黑天鹅是什么,没多少人真正明白。 有趣的是,《决策算法》最近这几讲,正是黑天鹅的发现之旅: 1、休谟对因果的怀疑。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认知都源自经验,但经验是不可靠的,因为经验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例如,即便我们见过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也不能得出“天鹅就是白色的”这样的结论。 2、波普尔的可证伪性。他提出科学命题必须能被证伪,“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断言,只需发现一只黑天鹅就能推翻。 3、索罗斯的反身性。作为波普尔的学生,索罗斯运用老师的理论在华尔街大赚其钱。 他还提出“反身性”理论: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认知会影响基本面,而基本面再反过来强化或弱化这种认知。 4、塔勒布的黑天鹅。当时作为交易员的塔勒布深受索罗斯和波普尔影响,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出了超级畅销书《黑天鹅》。 自此,“黑天鹅”一词成为理解极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核心隐喻,也让无数人开始重新审视: 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意外,为何反而最有可能主宰我们的世界? 塔勒布的“黑天鹅”理论之所以影响深远,部分原因在于它击中了人们在处理不确定性时普遍存在的盲区: 过度依赖经验与传统模型,低估尾部风险。 他提出:“黑天鹅”是指那些极其罕见、影响巨大、事后显得似乎“可解释”的极端事件。 大到金融崩盘、疫情灾难,小到某项黑科技一夜爆红,都能瞬间改变世界局势,让历史分水岭在顷刻间出现。 黑天鹅事件有四个特征:发生非常罕见;影响非常巨大;事后可解释而事前难预测;却也可以事先做好预防。 1、罕见性:是指在常规认知中几乎不可想象。黑天鹅事件之所以震撼,就在于它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经验和惯性思维。 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正常”范畴内,一旦遇到概率极低的极端突发,就容易陷入“这怎么可能发生”的恐慌。例如疫情,金融危机等等。 2、巨大影响:是说一旦发生,会深刻重塑行业、经济乃至政治生态;它往往会让多年积累的经验模型瞬间失效,让无数原本“固若金汤”的企业或组织措手不及。 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颠覆了无数人对“房价只涨不跌”的信仰。 3、事后可解释:大多数人事前茫然,事后才回过头找蛛丝马迹,将其包装成“早有预兆”。 然而,这并不代表人们事前真的洞悉了其发生概率;只是我们的脑海里喜欢把偶然性改写成“必然”,以减轻对未知的恐慌。 4、事前可预防:黑天鹅的“不可预测”并不意味着只能被动挨打,只要意识到它存在“非零概率”,并给自己留足余地,就能在意外到来时,既避免致命冲击,甚至还可能像比尔·阿克曼那样捕捉到赚大钱的机会。 这些如上特征使黑天鹅事件区别于其他风险类型: 它们不是常规风险管理框架中可以计算和应对的”已知风险”,而是”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 正如塔勒布所言:”在黑天鹅的世界里,不要预测,要准备。” 这句话体现了黑天鹅理论的核心思想: 面对极端不确定性,预测的价值远低于准备的价值。 误读在公众视野中,“黑天鹅”已被用得异常频繁,但许多解读却偏离了塔勒布本意。例如: 把任何重大意外都叫“黑天鹅”。实际上,塔勒布强调的是“高度不可预测”与“巨大冲击”并存,而且在事前极少能被主流模型或集体认知纳入视野。 这意味着并非所有重大或罕见的意外都够资格称为黑天鹅; 只有那些完全超越了常规风险考量、且在发生后改写了系统格局的事件才符合标准。 视黑天鹅为“事后诸葛亮”的标签。有人认为,黑天鹅只是让人们在事后、带着上帝视角评论罕见事件的一种借口,难具实际意义。 但其实,黑天鹅不是要人们事后感慨,而是警示我们: 现行模型下被低估的极端风险,才是最需要引起重视与防范的。 将黑天鹅与“坏消息”画上等号。多数人提到黑天鹅时,脑海里闪现的都是金融危机、灾难事故或市场崩盘之类的负面事件。 但塔勒布也强调过“正面黑天鹅”。ChatGPT应该称得上这类事物。 将黑天鹅等同于宿命论。既然黑天鹅如此不可预测,那我们也只能听天由命。 塔勒布在强调极端不确定性的同时,也提倡“反脆弱”思维: 尽管我们无法完美预测黑天鹅何时、以何种方式出现,但我们可以提升系统韧性,分散风险、保持弹性、留有安全垫,以便在意外来袭时不会被击溃。 黑天鹅不等于“无法防范”,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过度依赖线性假设和单一模型,而要在不确定中提前布局。 低估了对冲与提前思考的可能性。不少人看完《黑天鹅》后,会产生一种“什么都无法预测,不如放手一搏”的极端想法。 实际上,塔勒布所谈的并非放弃理性决策,而是用不同于常规的方式来应对尾部风险。 还有就是,把黑天鹅作为终极借口,啥事儿都拿它来抵挡。事后复盘时,只关注单一触发点,却忽视系统性脆弱。 解析案例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中也反复提醒:人类往往高估自身的能力,而忽视无处不在的随机性。一个人成功押中一次极端事件,不一定证明他比其他人更聪明,也可能只是恰好撞上了。 那么,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案例,利用全球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狂赚36亿美金的阿克曼,靠的是运气,还是实力呢? 接下来,我将为你解析这一经典案例,进而更深刻地理解黑天鹅策略。 首先,阿克曼不是预言家。他并非是提前预测了一切。但是他比绝大多数人更明白,类似于黑天鹅这类貌似极小概率的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实要更高一些,并且后果极其严重。 所以,他在别人还没充分意识到疫情破坏力时,率先将其定义为一次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其次,阿克曼用小额资金进行高杠杆式对冲。 假如疫情得以控制,他不过亏掉一点“保险费”; 但若疫情真失控,他将收获百倍以上回报。 这样的小成本、高杠杆、对冲性押注,正契合塔勒布在《黑天鹅》中强调的“杠铃策略”或“尾部对冲”思路。 也就是说,预测错了,损失也不大。这一点,极其关键,却容易被人忽视。 你看,黑天鹅理论说,黑天鹅无法预测,但是假如你能很便宜织一张很大的捕获黑天鹅的网,也不妨试一下。 这是一个“保险角度”的小额投入:阿克曼只拿出了2600万美元去买CDS。这笔钱即使全亏,也不会动摇整个基金的根基,却能守护他的基本盘。 要知道,他的基金盘子可要数十亿美元。 这是为了对冲持有的重仓股票– 阿克曼基金里原本有大量多头持股,若出现股市崩盘,这些股票的损失可能极为惨重; 因此,用CDS等“空头”工具来对冲,是一种保守又进取的手段:既能规避系统性风险,又可能在市场剧烈下行时反而获利。 你可能会问,谁会那么傻卖“保险”给他呢?就是那些忽视了黑天鹅的人。因为忽视,所以给筹码错误定价,才令阿克曼有机会以小搏大。 这个案例里更精彩的是: 疫情爆发后,阿克曼看准CDS价格已经高企,毫不犹豫地快速平仓,将盈利落袋为安; 当市场陷入恐慌、优质公司股价大幅跳水时,他又果断转为“抄底”,将前期空头暴利滚入股市; 这一连串操作踩准了美联储和国会联手救市的节奏,让他在股市反弹中继续“乘胜追击”。 这种判断与执行能力并非普通人能有,而更难的是在一个随机性的环境里,能否打破路径依赖,及时转向。 塔勒布极为推崇索罗斯在这方面的天赋。他写道: 有个周末,索罗斯在谈话中表示非常看坏后市,并讲出一连串复杂的道理,身边的人听不懂。 索罗斯显然在市场中卖空了。但几天后,市场暴涨,频创新高。 身边的人担心索罗斯建立的头寸可能赔钱,下次打球碰面时问他是否有所损失。 “我们大赚了一票,”索罗斯说:“我改变了主意,不但回补空头头寸,还建立起很大的多头头寸。” 还是说回阿克曼。故事讲到这里,你还会继续追问: 阿克曼靠的是运气,还是料事如神,还是神勇操作? 如果疫情在早期就被遏制,他买的2600万美元CDS会不会变成废纸? 如果美联储和财政刺激来得更晚或力道不足,阿克曼的二次抄底,回报会不会没那么夸张? 我想把这些问题留给你去思考。 显然,这个故事里,运气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从结果看,运气不错的阿克曼,既体现了“对黑天鹅尾部风险的敏感和布局”,也享受了政策与时机带来的幸运红利,才得以实现令人瞠目结舌的收益。 这个世界的底层,是被随机性支配的,而运气,不过是随机性的世俗外衣。 但是,决策高手,比普通人有更高概率捕获“运气”。 个人黑天鹅策略世界如棋局,充满了非线性的变化和无法预知的不确定性。 面对黑天鹅,普通人并非只能被动承受,我们可以主动构建一套“反脆弱人生操作系统”,不仅安然渡过风浪,更能从中捕捉机遇,实现“逆势受益”。 这需要我们将塔勒布的智慧,内化为日常的行动指南。 以下,送你五个黑天鹅应对关键策略: 1、承认不确定性,摒弃过度自信:理解预测模型常常不完备,别对自己的判断过度迷信。 概括而言,千万别All in某个单边预测,例如认为某某一定会涨。别把命运押在水晶球上。 记得随时提醒自己:我可能错了。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遵循“稳健性原则”: a、做任何重大决策前,先问自己“如果我判断错了,最坏会怎样,我能否承受?” 如果不能,就调整方案直到即便走向最坏情景你也能存活(这对应对负面黑天鹅的准备); b、再问自己“如果意外出现巨大利好,我是否有能力抓住?” 如果没有,就看看能否增加一些可选项(对应对正面黑天鹅的准备)。 通过这样的双重检视,我们确保每一步都站在相对安全的基础上,同时又不会错失突如其来的好运。 2、建立稳固安全网:积累财务和心理缓冲,让任何一次失败都不至于将你打入深渊。 个人财务是抵御黑天鹅打击的基石。 首先要确保财务上的稳健和冗余:这包括建立紧急备用金(6-12个月生活费),购买适当保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以转移不可承受的风险,尽量降低债务杠杆,以及制定合理的预算与支出计划。 这些措施相当于打造“财务防火墙”,确保即便遭遇失业、疾病或市场暴跌等冲击时,不至立刻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同时,在稳固基础后,应使财务系统具备一定的进攻性和灵活性。具体体现为投资组合上采用前述杠铃策略: 绝大部分资产配置于多元化的低风险投资(如指数基金、存款、国债); 小部分资金大胆尝试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如新兴市场股票、初创企业股权等,但必须是你真正懂、并且有优势的领域,不然就算了)。 3、寻求非对称回报:进行小而多样的押注,一旦命中爆发式机会,就能大获其利。 这里说的,就是捕捉正面黑天鹅的“期权式机会”: 黑天鹅不全是坏事,历史上许多颠覆性创新和财富机遇也是以意外形式出现的“正面黑天鹅”。 个人要想抓住这些机会,需要有意识地播撒小额的、不对称的赌注。 这里的不对称,指的是投入相对有限成本,却有潜在爆炸性回报,就像买入看涨期权: 下行损失有限,上行收益无限。 具体做法包括: 把时间和精力的一小部分用于探索新兴领域或点子,如学习一项前沿技术、尝试一项小生意、投资一笔自己承受得起损失的创业项目。 我曾经说过,普通人想要“发大财”,需要有意外。这个意外,就是正面黑天鹅。 为什么说是意外?因为概率极低。 所以,你需要通过不断试验、广泛交友、开放获取新信息,为运气和机遇留下入口,放大概率。 例如: 在工作之余开发的一个小项目可能意外迎合某种新趋势而成为事业转折点; 参与早期创业公司的投资即使大部分失败,但只要有一两个成为独角兽就足以收获可观回报(这当然非常不容易)。–这与硅谷风投的模式类似:“赌对一两个黑马胜过押注大量平庸机会”。 对个人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在稳定职业之外经营一个“side project”,或者少量资金投资前沿科技基金等——万一出现“黑科技”革命性突破,自己的小投入就有可能变成意想不到的惊喜收益。 4、对冲尾部风险:用保险或备选方案来防范极端下跌或灾难性损失。 这说的就是降低负面黑天鹅的打击面。 想象购买保险的思维,我们愿意付出一定的小额代价,来换取在极端情境下的平安无虞。 在个人财务上,这意味着留足应急资金和购买必要的保险,或者在投资组合中适度配置防御性资产(如国债、黄金)以应对市场暴跌。 在职业生涯中,这相当于培养备用计划和技能,比如在主业稳定时发展副业或进修新技能,以防某天主业不幸中断时有后路可退。 更厉害的,就是像本文开头阿克曼狂赚36亿的故事。 也许你也可以想想看,当下大空头的机会是啥呢? 5、持续学习与适应:世界瞬息万变,多储备一些技能和资源,你才能灵活应对新的极端状况。 个人能力的持续升级是应对未知挑战的长效武器。反脆弱原则下,我们应将学习视为一种主动的进化过程——不断通过挑战自我来获得成长养分。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 避免脆弱性的中间地带。 杠铃策略强调避开“不痛不痒的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是指那些风险不低但收益有限的状态,例如贷款重仓炒房、拿全部积蓄去追逐看似稳健实则可能踩雷的理财产品等。 这类行为既没有安全垫保护下行,又缺乏爆发式上行的机会,反而使人陷于进退两难的脆弱处境。 与其如此,不如将大部分资源确保绝对安全(例如没有负债、拥有现金流覆盖基本生活),同时拿出可以承受亏损的一小部分去搏绝对超额(这部分实现起来当然很难)。 概括而言,就是要采用“严格控制下行、放大上行”的不对称策略。 最后顺着休谟的怀疑、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索罗斯的反身性以及塔勒布的黑天鹅,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最优策略是: 第一,确保极端打击不会让你破产; 第二,时刻留心那些小概率但回报极大的正面机会。 如何将这两项原则融入你的财务、事业和日常决策?——即以谨慎与大胆的结合方式对待世界。 你需要建议一套“不靠预测、而靠准备”的决策系统。 传统决策往往依赖预测——预测市场走势、预测职业前景、预测下一步棋。 然而黑天鹅理论告诉我们,大事件往往超出预测能力范围。 与其执着于预测,不如把精力放在准备上,也就是提前打造一个能应对多种未来情景的系统。 具体而言,可以给自己的重要决策建立“情景规划”: 考虑多个可能的未来场景(包括乐观、中性、悲观甚至极端情况),想好在每种情况下你要采取的行动。 在财务上,想象股市一年内可能+30%、0或-50%三种情形,对应地决定自己将如何调整资产; 在职业上,假设公司蒸蒸日上或突然裁员或者行业被颠覆三种局面,预想自己各自的对策。 这种练习的意义不在于准确预言哪种会发生,而在于让你始终有备选方案,不会因某一种未来到来而惊慌失措。 愿你既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和好奇,又始终保持警觉。 用好这种对环境波动的“预期”,别否认或漠视它,更别执着于仅凭线性预测。 下一只黑天鹅可能已经潜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做好准备,你的目标不仅是平安度过,更可能是顺势受益,甚至“逆势狂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