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大家赵绍琴《温病浅谈》读书笔记(53):夏季感冒的芳香疏解法

 谷山居士 2025-05-17
Image
Image
Image
见素

见素是一名小小的中医爱好者,喜欢读各种各样的医书。自学中医十多年,读过了中医专业的大部分高校教材,喜欢翻阅《黄帝内经》等医书古籍及近现代大医的医案。我将持续在公众号上分享我的医书读书笔记。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见素读书”,你的关注、点赞、评论,都是对我的极大鼓励!

Image

Image

我阅读的版本为微信读书上的《赵绍琴医学全集》中的《温病浅谈》部分

以下是阅读《温病浅谈》(赵绍琴著)第四章《温病治法》的读书笔记正文。


夏季感冒,人体在外受了天地间的暑热,又有湿气蒸腾,所以热与湿胶着一起,难解难分,治疗时需多重注芳香化浊,宣阳疏解。

夏季感冒多表现为以下症状:

肢体寒冷,但是会发烧,这是暑湿内蕴,导致表气闭塞不畅;

头晕,头胀,是湿热上扰清窍的表现;

周身酸楚,因为湿热弥漫肌肤;

- 表现出很多湿阻中焦的症状,例如脘腹胀闷,恶心呕吐;

- 舌象白腻,脉濡滑,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夏季感冒夹杂湿阻中焦症状的(脘腹胀闷,恶心呕吐),采用芳香疏解法,达到宣发阳气,退热止呕的效果。


赵老的处方:

佩兰叶12克(后下) 广藿香10克(后下) 陈香薷5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制厚朴6克 白蔻仁5克(后下) 煨鲜姜3克 杏仁6克 太乙玉枢丹1克 研细末分冲。


佩兰、藿香,在昨天的笔记中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这两个药材是芳香疏解、芳香化浊、芳香祛湿的代表药物,可以相须为用。

在夏季的暑热环境中,它们既能疏解表气,同时还能化湿、祛除秽浊,作用在中焦脾胃上,祛除了脾胃湿浊后,自然就能祛除恶心呕吐的症状了。


香薷也是一种芳香植物,香气浓烈,其性质是辛温发散,能入肺经,有发汗的功效,可以打开闭塞的肌表,让寒邪或湿气透出体外。

香薷被称为“暑月之麻黄”,传统上用于在暑天感受寒邪(也就是所谓的“阴暑”),内有湿气的时候使用。


有人可能会问,大热天也会感受寒邪吗?

那是当然的。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在夏季乘凉,喝冷水,遇到骤雨被淋湿等等情况,都有可能让身体感受寒邪。

在现代条件下,感受寒邪的机会就更多了。例如在外面走路,出了一身汗,毛孔正张开呢,就走到了空调房,温差骤然变大,毛孔受冷就忽然收缩了,正好将寒邪蕴积在肌表,就容易发生夏季的风寒感冒,这种情况既会出现风寒感冒的特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也会出现暑湿的特点(呕吐、腹泻等湿阻中焦的症状)。

夏季感受寒邪,就很适合使用香薷,因为它既能发汗、散寒、解表,还能芳香祛湿、芳香化浊。


大豆黄卷性味甘平,特点是清热利湿。它本身也可以透发表邪,有通达、宣利的优势,是发表之轻剂;对内则可以化湿,对外则可以宣发表气,因此也十分适合外有表邪、内有水湿的情况。它经常和佩兰、藿香共同使用。

厚朴辛苦温,擅长入中焦,行气宽中,化解脘腹痞闷的症状。


杏仁善于降肺气,宣肺,协助化解中焦的湿阻(化湿名方三仁汤里的“三仁”之一)。

白蔻仁可以化湿行气,常与厚朴陈皮共用,在湿温初起的上焦湿热证里,在湿邪偏重的时候,配杏仁、薏苡仁、滑石等几种药材,即组成化湿名方三仁汤。它还能温中止呕,正适合缓解中焦湿阻的恶心呕吐症状。

煨姜可以温阳和中,降逆止呕。

太乙玉枢丹由山慈姑、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雄黄、朱砂制成的一种成药,主治中暑和时疫引发的脘腹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和泄泻,功效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只要是病机属于感受秽恶痰浊导致的肠胃问题,都可以使用,关键是要看体内是否有湿浊(舌象厚腻、浊腻、舌苔白滑不燥)。


全方可以宣发表闭、祛除暑湿、和胃宽中,退热止呕。



最后,愿天下无疾。


参考资料:

《温病浅谈》,赵绍琴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