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学院教授 窦钦鸿 感冒,为常见病、多发病,四时皆有。虽属表证。病邪轻浅,但治不及时或治不恰当,致邪气深入,常累及肺脏或诱发宿疾,甚或引起心、肾病证。该病虽极普遍,但若恰当辨证用药,欲收到最佳疗效,却须仔细推敲。现将笔者长期临床辨证诊治体会整理如下。 1,风寒感冒 ①风寒表实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疼身痛,鼻塞流涕,甚则胸闷息粗气喘,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以辛温散寒,解表宣肺。方以麻黄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0g,川芎12g,防风10g,柴胡10g,桔梗12g,杏仁10g,甘草3g。 ②风寒表虚证 恶寒发热,自汗乏力,头疼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而弱。治以发汗解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汤为主:桂枝12g,柴胡10g,川芎12g,白芍15g,桔梗12g,黄芪12g,生姜12g,甘草6g, 风寒表实证与风寒表虚证之关键区别,前者是无汗,脉浮紧,后者是有汗,脉浮而弱。 ③风寒湿表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重如裹,肢体酸重疼痛,鼻塞流涕,舌苔白或腻,脉浮或浮濡。治以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方以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12g,防风10g,川芎12g,香薷10g,柴胡10g,苍术12g,苏叶10g,桔梗12g,枳实12g,甘草3g。 ④外寒内饮证 多为素有咳喘痰饮(包括慢性肺及支气管疾患)或肺阳(气)偏虚,外感风寒所致。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胸闷咳喘,痰稀量多,或吸寒背冷如掌大,舌苔白滑,脉浮而弱。治以解表散寒,宣肺化饮。方以小青龙汤为主:麻黄10g,桂枝10g,防风10g,川芎12g,白前12g,桔梗12g,茯苓15g,瓜蒌15g,清半夏12g,莱菔子12g,枳壳12g,五味子3~6g,甘草6g。 ⑤外寒内滞证(气滞或湿滞) 恶寒发热,无汗,头疼鼻塞,胸闷脘痞,恶心呕吐,或腹痛便稀,舌苔白腻,脉浮。治以解表散寒,理气化湿。方以藿香正气散为主;藿香12g,香薷10g,苏叶10g,白芷10g,苍术12g,厚朴12g,清半夏12g,茯苓15g,滑石20g,扁豆花15g,桔梗12g,枳壳12g,荷叶1080 ⑥表寒里热证 多为表寒未解,化热入里,或素有内热,复外感风寒所致。症见恶寒较轻,发热较重,无汗或有汗,头疼鼻塞,口干或渴,咽痛或肿,或咳嗽有痰,舌红苔黄,脉浮滑数。治以疏表散邪,清热生津。方以柴葛解肌汤为主:柴胡12g,葛根15g,川芎12g,白芷10g,防风10g,银花15g,生石膏20g,桔梗12g,牛蒡子10g,沙参15g,甘草3g,若咳嗽吐痰明显者,可酌加炙麻黄10g,前胡12g,浙贝母15g,瓜蒌15g。 风寒感冒,服药后要避风寒,一般要发汗(或加盖衣被),发汗时,以全身微汗为佳,切不可大汗淋漓。 2,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头痛,无鼻塞,无汗或有汗不畅,口干而渴,咽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以银翘散为主:银花30g,连翘15g,柴胡15g,葛根15g,川芎12g,桑叶15g,蝉蜕12g,桔梗12g,前胡12g,牛蒡子10g,沙参15g,芦根20g,甘草3g。 3,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不外乎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而兼有正气(气、阳、阴、血)虚者。此时,临证切勿忽略正气不足,且解表方药不宜用烈性之品,否则,解表祛邪而易伤正气,致感冒反复不愈。 ①气虚感冒 恶寒发热,头疼鼻塞,无汗或自汗,气短乏力,倦怠肢软,舌苔薄白,脉浮无力。治以发汗散寒,益气解表。方以人参败毒散为主: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2g,柴胡10g,苏叶10g,前胡12g,桔梗12g,枳壳12g,黄芪15g,党参12g(或人参6g),生姜12g,甘草6g, ②阳虚感冒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头疼身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浮弱或沉弱。治以发汗散寒,助阳解表。方以再造散为主:桂枝12g,羌活10g,细辛3g,熟附子9g,防风10g,川芎12g,柴胡10g,羌活12g,白芍12g,黄芪15g,党参12g(或人参6g),甘草6g, ③血虚感冒 发热微恶寒,无汗头痛,头晕心悸,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浮细弱。治以养血解表。方以柴胡六合汤加减:柴胡10g,川芎12g,葛根15g,苏叶10g,葱白20g,防风6g,当归12g,白芍15g,麦冬飞5g,太子参15g,生姜12g,甘草6g, ④阴虚感冒 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无汗头痛,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心烦及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细数。治以滋阴解表。方以加减葳蕤汤为主:五竹12g,白薇12g,秦艽12g,青蒿10g,柴胡10g,葛根12g,桑叶15g,薄荷10g,沙参15g,麦冬15g,桔梗12g,前胡12g,太子参15g,甘草6g。 感冒方药,不宜久煎,一般急火煮沸后5?0分钟即可。1剂药的煎液分2次服用。若病情较急较重者,可一昼夜服1?剂:若呕吐明显者,可少量多次饮服。 感冒的六个经方一、桂枝汤 当你发现感冒时,有出汗同时全身肌肉酸痛,不喜欢被风吹到身体,加上一点发烧又没有胃口时,就用这个方子。 每付药加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成人每天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 服用后有微汗出来,这个处方是我们治感冒用的最多的,一般如果在服用了第一碗药后,感冒症状好了,那就不用服第二碗了。” “服药之后需要喝点粥,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如些可以将感冒病毒清除于体外,病人便会迅速恢复过来。 在服用过后的第二天中午,如果病人的胃口恢复了,就代表病已经完全好了。” 二、麻黄汤 发现主要症状是非常怕冷,身体关节疼痛,发烧,不出汗,一般发于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 每付药加三碗水大火煮成一碗,空腹时服用,再提醒一遍,有心脏病不能用这个方子,其它的方子都可以服用。 三、葛根汤 发现主要症状,后脖颈肌肉僵硬、疼痛,头痛怕吹风,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的时候。 煎药方法同桂枝汤一样,这个处方还可以给因为正在发水痘而引起发烧的小孩用,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也逼出体外。 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起来非常吓人,但其实病非常怕冷,身体关节疼痛,发烧,不出汗,一般发于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 每付药加三碗水大火煮成一碗,空腹时服用,再提醒一遍,有心脏病不能用这个方子,其它的方子都可以服用。 三、葛根汤,发现主要症状,后脖颈肌肉僵硬、疼痛,头痛怕吹风,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的时候。 煎药方法同桂枝汤一样,这个处方还可以给因为正在发水痘而引起发烧的小孩用,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也逼出体外。 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起来非常吓人,但其实病已经好转,要注意不要刺破水痘,让它慢慢消掉就好了,只需要用一剂药就够了。 病人烧退时,体力也会同时好转,当病人烧退同时胃口恢复时就可以停药了。 四、大青龙汤 这个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吐黄色浓痰,自觉体表怕冷体内很热,但是又不出汗,身体疼痛,口渴还没有胃口。 煎药方法也同桂枝汤一样,另外大青龙汤是我国千年以来专门用于治疗瘟疫之类的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处方。 如果发现世界上出现一种所有国家都说暂时无法治疗的病毒性病症时,可以用这个方子来保命。 五、小青龙汤 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有清白痰,病人觉得身体里面非常冷,体表没有出汗。 也有身体疼痛的现象,但不口渴,没有胃口,喉咙中时常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些病人会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块拳头大的冷块区。 煎药法同桂枝汤,服用后身体出汗之后高烧就会退去,咳嗽也会好转。 六、小柴胡汤 此方主要症状是病人觉得忽冷忽热,有恶心感,同时两胸肋部感觉有胀满感。 此方也有一个注意点,是女子在经期中,上述其他处方都不能用,在这个期间,不管是哪种感冒,一律使用此方就可以恢复过来,千万不要开其它处方。 如果病人同时有严重的痛经问题,可以在此方中自行加入茜草,白芍,煮法与服用方法不变。” 再说第二种,进入阳明的情况。 如果进入的是阳明,那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阳明经热,一种是腑热。 经热,就是全身发热,阳明无寒症,全是热症,这时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便秘,一种是不便秘。 只有发热,没有便秘的情况下,我们就用白虎汤。 如果有便秘,第一种用大黄甘草汤,用这个方子,是在胃的下方有囤积东西的时候,发生了便秘,肚子痛,病人呈现出的症状是朝食暮吐。 举个例子,你早上吃了豆浆油条,到了傍晚的时候吐出来的还是豆浆油条,就代表说这个东西被堵在了胃里,这时候就大黄甘草两味药,就可以治好了。如果是堵在了十二指肠的时候,就需要用调味承气汤了,就是炙甘草,大黄,芒硝,堵在十二指肠时,病人会出现便秘,恶心,排气较多,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 如果是堵在小肠,病人小便很黄,这就是堵在小肠了,大肠里面没有东西,所以不断的放屁,而且只放屁,不上厕所。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用小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把小肠清理干净。 如果堵在了大肠里面,那就不会排气了,一个屁都放不出来,因为大肠里面都被大便堵住了。如果是堵在了十二指肠的时候,就需要用调味承气汤了,就是炙甘草,大黄,芒硝,堵在十二指肠时,病人会出现便秘,恶心,排气较多,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 如果是堵在小肠,病人小便很黄,这就是堵在小肠了,大肠里面没有东西,所以不断的放屁,而且只放屁,不上厕所。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用小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把小肠清理干净。 如果堵在了大肠里面,那就不会排气了,一个屁都放不出来,因为大肠里面都被大便堵住了。这时就有大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芒硝),芒硝能攻坚,把干燥的大便都打散排出来。” 《伤寒论》:小承气汤 处方 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功能主治 轻下热结,除满消痞。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 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胀满,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