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吴又可在《温疫论》中,首次提出主客交。主客交理论是中医里不多见的特殊理论之一。讲解其精华于下: 一,【主客交理论】 主客交,其中“主”是指人体的血脉,“客”是指侵入人体的疫邪。“交”是交结、胶固之意。主客交是指疫邪从口鼻进入人体内,由于肝肾不足,无力托邪外出,故邪气留于体内,久则邪气陷入肝肾的血脉之中,邪气与血液交结成一体,难解难分而成痼疾,用三甲散治之。可见,主客交是概括疾病的病机之名称。 二,【名方三甲散】 1,组成;醋鳖甲、醋龟甲、炙穿山甲、蝉蜕、僵蚕、牡蛎、土鳖虫、当归、白芍、甘草。 2,方解:三甲散以醋鳖甲、醋龟甲、穿山甲为主药,养阴通络,寓通于养阴之中;牡蛎助三甲软坚散结;蝉蜕与僵蚕相配,轻清宣透,熄风通络;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助醋龟甲、醋鳖甲滋养阴血;土鳖虫破血逐瘀,消积通络;甘草缓中和药。诸药共用,既针对主病肝肾不足,进行补肝肾,又兼顾客病邪气交结血脉,进行化瘀通络,攻补兼施。 3,功用:通络消瘀,清热养血。 4,主治: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肢体时疼,脉数身热,胁下锥痛,过期不愈,致成痼疾者。 三,【模仿三甲散】 薛生白又叫薛雪,是古今治湿热病的第一高人,其模仿吴又可的三甲散创立仿三甲散,主治湿热陷入厥阴(即心包、肝)。湿热入厥阴的血脉之中,湿热与血液交结成一体,叫做主客浑受。 四,【薛氏三甲散】 1,组成:醋鳖甲,柴胡,土鳖虫,桃仁,穿山甲,僵蚕。 2,方解:醋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使阴中之邪,尽达于表;土鳖虫入血,用桃仁引之,使血分之邪,尽泄于下。穿山甲入络,用僵蚕引之,使络中之邪,亦从风化而散。 3,功用:化瘀通络,滋补肝阴。 4,主治:湿热陷入厥阴,主客浑受。 五,【效果显著之秘】 1,三甲散和仿三甲散,之所以效果显著,都是因为用动物药比较多,如龟板,僵蚕等。唐容川说:“草木,植物也。昆虫,动物也。动物之攻力,尤甚于植物”,这是何故呢?他又解释说:“以其动物之性本能行,而又具有攻击性,则较之植物本不能行者,其攻击更有力也”,叶天士说:“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类疏通逐邪”。意思是说病久了,则邪气与阴血混合为一体,用动物药使邪气与阴血分离而除之。 2,三甲散与仿三甲散都是治疗主客交的病,但是两者有区别,三甲散侧重补肝肾阴血,化瘀力小。仿三甲散侧重化瘀,补肝肾力小。用三甲散的标志是舌下静脉短,颜色浅。用仿三甲散的标志是舌下静脉怒张,有结节。 六,【用三甲散举例】 1,病例: 某男,33岁,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尤其是指趾关节疼痛甚,已达八年之久。近日指趾关节及腕、肘处红肿热痛,指关节梭形畸形,屈伸不利,两足步履甚艰,微有寒热,口干尿黄,舌瘦小,质红苔少,脉细弦涩。 2,分析: 由于舌质红舌苔少,是阴虚的特征性症状,故此患者舌质红舌苔少,脉细,都说明病性为阴虚。那么病位在何处(即谁阴虚)?由于脉弦主肝,故病位在肝,病性与病位结合是肝阴虚。又由于舌质红,尿黄都主热,故说明肝肾阴虚生热。由于石寿堂说:“阴虚则生燥,甚生热”,故肝肾阴虚生热说明肝肾阴虚比较甚。脉涩主血瘀。病机是肝肾阴虚,无力托邪外出,邪陷入血脉,邪与血胶固,壅塞脉络产生血瘀,致使经脉不通,经脉不通则痛。身体内部肝阴虚生的热,到达身体外部,与身体外部的热相合,使体身外部热的病势盛,见指趾关节及腕,肘处红肿热痛。 3,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营阴亏损,络脉瘀阻,痰浊闭结。 4,治法: 滋补肝阴,化痰祛瘀。 5,处方: 醋鳖甲20,醋龟甲20,穿山甲10,牡蛎20,当归15,炒白芍15,僵蚕12,土鳖虫6,生地30,忍冬藤30,淮牛膝20,地龙10,甘草6克。十剂。 6,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7,效果: 服完药之后疼痛缓解,红肿减轻。效不更方,予上方十剂为末,炼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每日两次,药后诸症均消失。仍拟丸药又服半年,至今未见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