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都是药 文/应可军 老底子环境卫生条件差,但我们祖先药方更多,不像现在一犯病进医院,不是仪器检查或药费就是数千上万。中医药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她是祖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质疑和反对,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让中医药快速健康发展,造福宁海人民,造福全中国人民。一些小病,农民就凭祖传经验自己治疗,很少去医院:若得伤风感冒,就拔几根家中菜园种植的小葱,用葱根煮粉干,趁热吃下一大碗,蒙头大睡一觉,出一身大汗,醒后就痊愈了;若是长出疮疖,则到田间地头采来一种俗名叫三角箭的草药,放入盐巴捣烂后敷贴,待脓头被抽出后,也就收口了;遇到上火或小便不利,到田间地头采摘一些白马兰、车前草,或是挖一些桑树根剥下皮来煎汤,乘热喝上一大碗,很快就会恢复如初。遇到稍稍严重的疾病,便会请附近的民间草医治疗。明代著名医学家李自珍就经常到民间向草医们采集秘方,经过自己试用后,写入《本草纲目》中,成为中国的一部医学巨著,造福后人。 999年5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正式施行,禁止没有行医执照者行医;2002年9月15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禁止没有行医执照者乱用中草药。这些来自欧美的西医管理方法,对中国的广大草医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民间草医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考取行医执照,从此只能退出医疗市场,另谋生路,很多独特的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将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听到我们可以在小说里经常看到这么一个理论,“那就是在毒药或者毒物的旁边往往生长着解药。”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说法现在主要还是存在于小说或者游戏当中,而其主要依据就是中国古代的相生相克哲学以及大自然的万物均衡的特性所衍生出来的想法,似乎也没啥中医理论在里面。那么这种说法靠不靠谱呢?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想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生物学来讲,一个是微生物群之间的生存和对抗,在一个生态环境当中,一堆的微生物群为了生存,往往会相互对抗,释放毒素争夺生存空间。因此在一堆微生物的周围,可能会存在有毒杀作用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不能够直接得到,需要得通过现代的生物分离技术去分离培养和临床验证才能够使用,如果直接去使用的话,大概是会得破伤风的。同样的,这个原理我们也可以从万物均衡当中得出来,那就是大自然当中的生态平衡和物竞天择。一个物种所处的生态圈里必然是存在其天敌的,否则这个物种的繁衍就会失衡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了。而一个物种如果是带毒的,那么它的天敌也就会逐渐的演变出抗毒性。比如考拉觅食抢不过别的动物,所以只能去吃带毒的桉树叶,为了活下来,考拉的肝脏逐渐演变成能够分解树叶中的毒素。这些可以说是相生相克,但是更应该说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过很明显,你无法去通过吃考拉的肝脏去解桉树的毒,你也无法去吃其他动物去获取某种物种的抗毒性或者解毒。 而在我们生活当中,在我们实际应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当然,更多的不是中毒,而是药性相克。比如苦杏仁中毒可以服用苦杏树皮煎剂缓解,桔子上火可以煮橘子皮降火,荔枝上火可以煮荔枝皮降火,白果中毒可以水煎白果壳解毒。还有一些例子,比如当归的归头部和归身部是补血的,而归尾部是活血的;麻黄是发汗升压的,麻黄根是止汗降压的。还有人体胰腺的胰岛细胞中的β细胞是降血糖的,α细胞是升血糖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是解药,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虽然说在实际中不怎么适用吧。说明大自然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我们需要的中药,我们要去发扬光大。 ![]() □编辑:海燕文化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