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浙江柯城区小学科学于5月9日-5月15日开展学生实验考查活动暨市实验抽测工作。这次实验操作考核内容基本源于教材,又有所拓展,注重考察学生科学素养,其中一些项目值得学习,下面分享给大家。 ![]() 2 测评一体,素养可见 1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 学生能够使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测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通过多种材料的检测尝试,再次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在电路中引发的不同现象,并将检测结果清晰准确地记录在实验记录中。从实际操作与理论记录多维度深入探究物体导电性。 ![]() ![]() ![]() ![]() ![]() ![]() 2 辨别清水和食盐水 学生能够点燃酒精灯,加热两种液体样本,通过观察液体蒸发后的残留痕迹与结晶现象,辨别清水与食盐水的差异。操作时严格遵循酒精灯使用规范,安全点燃与熄灭火焰,精准控制液体取样量,用滴管在勺子中分别滴入适量样本。加热过程中专注观察液体变化,细致对比,如实记录残留痕迹。 ![]() ![]() ![]() ![]() 3 做一个小开关并点亮灯泡 学生能够利用材料,搭一搭、连一连电路,通过组合橡皮、回形针和图钉制作简易小开关,并灵活调试回形针位置,控制电路通断以点亮灯泡。点亮灯泡过程中,仔细观察开关开合时电路的变化,如实记录灯泡亮灭情况,规范绘制电路图,以严谨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深入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 ![]() ![]() ![]() ![]() ![]() 4 做一个1分钟摆70次的摆 学生能通过调整细绳长度,尝试制作出 1 分钟摆动 70 次的摆。操作时稳固悬挂摆绳,精准用夹子固定细绳确保位置准确。测量摆动次数时,以规范的计数方式记录摆动次数。在调试过程中,多次改变摆绳长度,如实记录不同摆长下的摆动数据。 ![]() ![]() ![]() ![]() 5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摩擦力 学生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带挂码的小木块,拉一拉、测一测小木块在匀速拉动时所受的摩擦力。过程中规范调零弹簧测力计,确保测量精准,实验时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精准读取数值。 ![]() ![]() ![]() ![]() ![]() ![]() 6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学生在车轴上缠绕橡皮筋,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小车前进。操作时先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小车车架上,另一端有序缠绕在车轴上,控制缠绕圈数调节弹力大小。使用卷尺测量行驶距离,重复三次实验,如实记录每次测量数据,并得出结论。 ![]() ![]() ![]() ![]() 7 拓展实验:光线走迷宫 学生通过用燕尾夹将镜子固定在鞋盒内壁,构建光线通道,利用手电筒光线在镜面的反射,尝试让光线顺利通过 “迷宫”。操作时先根据鞋盒空间画光路图,再多次微调镜子角度,使光线沿预设路径穿过 “迷宫”。整个过程操作规范、观察细致,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掌握利用镜面改变光路的方法。 ![]() ![]() ![]() ![]() ![]() ![]() 本内容来自柯城小科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