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 凌晨两点,26 岁的小林还亮着手机屏幕,滑动短视频时眼睛布满血丝。可一到白天,他在会议室里强撑眼皮,几杯咖啡下肚也难提精神。尝试过蛋白粉、阿胶糕,甚至输液补充氨基酸,疲惫感却有增无减。这种 白天困倦、夜晚亢奋 的状态,正困扰着越来越多年轻人 —— 外卖炸鸡配冰可乐成日常,熬夜刷剧成习惯,身体亮起红灯后盲目进补,最终陷入越补越虚的循环。 从中医角度看,人体运行遵循自然规律。阳气如同驱动生命的能量,白天升发使人精神,夜晚潜藏助于安睡。但长期熬夜、久坐不动,阳气该收不收、该发不发;情绪焦虑又易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就像城市交通堵塞,能量无法输送到全身,疲惫感随之而来。 脾胃功能也在不良生活习惯中逐渐受损。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可偏爱生冷辛辣、高油高盐的外卖饮食,让脾胃长期超负荷运转,不仅难以化生营养,还会导致水湿内停。湿性黏腻,使人如同背着沙袋般沉重,加剧困倦感。 此外,长期不运动、压力过大,会使气血运行缓慢形成瘀血。瘀血阻碍气血流通,新血难以生成,脏腑得不到滋养。此时盲目服用滋腻补药,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引发腹胀、上火等问题。 西医对此也有解释:长期熬夜、精神紧张会扰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破坏正常睡眠 - 觉醒周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不良生活习惯还可能影响内分泌,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使新陈代谢减缓、能量不足,进而产生持续疲劳感。而单纯输注氨基酸、白蛋白,或盲目补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自然难以改善症状。 想要摆脱这种困局,专业中医面诊必不可少。通过望闻问切精准辨证,才能制定有效方案: 除了药物调理,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关键。晨起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促进气血流通,升发阳气;饮食上减少生冷油腻,增加山药、芡实、白扁豆等健脾食物;晚上九点后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帮助身体进入休息状态。 健康需要长期养护,绝非靠几盒补品、几次输液就能改善。当身体发出疲惫信号,及时寻求专业诊断,调整生活习惯,才能逐步恢复元气,摆脱亚健康状态。 中医讲究千人千方,个体症状不同用药各异。文中的调理方仅作学术交流与知识参考,不可盲目套方使用,以免延误病情,临床务必辨证论治。 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公众号留言,我为你专业分析 亲爱的各位网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 在交流中,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存在健康困惑。 现向大家说明: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大家做辩证分析。 但因网络交流限制,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望理解。 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侵权必究。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弘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