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室门在身后轻轻合上,中药的气味仍萦绕在鼻尖。我伸手抚摸曾布满鳞屑、丘疹的皮肤,如今已愈发平整光洁。刹那间,半年来的光景如潮水般漫上心头:两周一次,我静候在中医科的长椅上;每日两包中药,带着温热缓缓咽下;还有那一张张写满希望的药方。酸涩与释然在胸腔中交织翻涌,恰似一场终于停歇的暴雨,在潮湿的空气里,我终于嗅到新生的气息。 ![]() 夜晚,我给闫老师发去信息。这半年来,他不仅为我诊疗病痛,还倾囊相授中医知识。我坦言心情复杂,既因病情好转而轻松,又因这段历程即将结束而感慨万千。就像努力了很长时间终于得到了一个结果,我会为这个结果感到开心,同时回头望这来时路,却也怀念这一起努力的过程。 是的,当这过程一步步展开在眼前,我是何等地心潮澎湃! 11月14日,被湿疹和皮炎苦苦折磨的我初次走进了中医科的诊室,把脉、问诊、开方,闫大夫一句“能治好”点燃我心中的希望。看着面前温和地微笑着的医生,心中仿佛升腾起温暖的力量。 病情的反复犹如阴晴不定的天,好转与复发交替上演。第一次复发时,低落如影随形。彼时,春日繁花盛开在眼前,我却预见其零落成泥的宿命;看行人步履匆匆,只觉碌碌无为;目睹生命消逝,喟叹人生无常。再望向自己颈间的顽疾,只剩无助与失望。 每至夜幕,瘙痒如同肆虐的蚁群,将我拖入无尽的深渊,我辗转反侧,备受煎熬。想抓挠,带来的却是更加难耐的瘙痒与疼痛。我望着那包中药,满心疑惑:它的药力在哪里?它能否驱散这痛苦?我是如此迫切地渴望快速止痒止痛。 就在我动摇欲放弃中医治疗时,闫大夫及时回访。他耐心剖析复发缘由,细致判断病情:“原来暗红的斑疹,邪热位置深,如今转鲜红,说明斑疹程度减轻,位置变浅。” 紧接着,他诚恳地说了一句“我肯定尽最大的努力给你治好”。就是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赤子之心,带给我温暖和希望。于是,我回复“谢谢,那我坚持喝中药”。 ![]() ![]() 也是从那时起,闫大夫为我开启了中医学习之路,推荐了罗大伦的《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徐文兵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等佳作。我沉浸其中!傅青主、徐灵胎、王孟英等医家的仁心义举令我动容。清冷的月光下,一个消瘦的老人,他的案边放着刚刚吃过一半的麸皮,却给后世留下了一道道食疗的药谱;徐灵胎妻子早逝,他终生未娶,一部《女科》却拯救无数妇儿。“什么是医道,它是一种境界,一种悲天悯人、一心赴救的境界,一种即使你的生命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你却仍然毫不顾忌地去援救拯救别人的境界。”书中,罗大伦博士轻轻诉说着。 而后,徐文兵对《黄帝内经》的精彩解读,为我打开全新世界。上下班途中,他的音频相伴。听他剖析《上古天真论》,解读古老汉字,讲述医学知识,我惊叹于医学与文学在哲学桥梁上的交融。我开始和闫大夫交流心得,感谢他为我带来这美丽的遇见。在这过程中,我的身体又逐渐恢复了。“中医更多的是治人,而并非单纯的治病”,我深信闫大夫这句话,也开始视他为老师,真正地让我有所学有所悟的老师。我深深地感谢他。 ![]() 原以为曙光在前,病痛却再次反复。毫无征兆地,脖子两侧丘疹再次起来,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瘙痒疼痛比任何时候都剧烈。闫老师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请教皮肤科同学,咨询名医,翻看医书,重新辨证,开始了新一轮的治疗。他诊断我是肝郁血虚夹湿型,调整思路为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增强养血活血的作用。几天后,丘疹开始淡化,瘙痒症状减弱。我感激他的努力,感谢他不厌其烦地为我调药、解释病情,他的一句“没事,我更希望你尽快好起来”更是让我心中暖流涌动。 此时,我研读《名老中医之路》,深感中医如浩瀚宝库,魅力无穷却又高深难测。书中名医故事激励着我。岳美中无师承家传,却凭借坚毅成为一代大家。闫老师说:“要做好一件事,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我开始读《黄帝内经》,读《熊继柏讲内经》,读张介宾的《类经》。边读边做笔记,不懂之处向闫老师请教,闫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解答。闫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我争取做最优秀的学生。在最恰当的时机里,有了最美的遇见,成就了双向奔赴的学习。 ![]() 回首这段旅程,我想,冥冥之中,命运在给予我最好的安排,它让我经历了病痛,同时,也给了我了解中医的机会。从被病痛笼罩的患者,到挑灯夜读的中医爱好者,岐黄之术如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我对生命的认知,更让我懂得——中医的温度,藏在《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智慧里,落在经方配伍的君臣佐使间,更融于望闻问切时医者的慈悲中。 感谢闫石老师,给我打开中国医学这扇窗;感谢古老岐黄医术,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生命中更本真的模样!我愿怀揣这份热爱,在中医的世界里继续探寻,让这千年智慧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 【END】 撰稿:小枫树 编辑:小枫树 审核:医林小郎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