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RI扫描面神经下颌支技术要点与临床应用——手把手修改扫描参数

 忘仔忘仔 2025-05-19 发布于山西

一、面神经下颌支解剖

1. 走行与分段  

   · 颞骨内段:内耳门→茎乳孔(最易受累节段)。  

   · 腮腺前段:穿经腮腺,支配下唇、颏部肌肉。  

   · 分支关联结构:面神经下颌支与下颌神经、颈外动脉相邻,因此扫描时需覆盖腮腺及颞下窝区域,以确保全面显示其解剖关系。  

整体来看,面神经以及其分支的走行偏矢状位,因此扫描的方位以矢状位为主。

图片

 图1.面神经及其分支展示.绿色为面神经下颌支

2. 影像定位关键标志  

   · 腮腺深叶与浅叶分界(面神经分支);  

   · 茎突(内侧界);  

   · 下颌骨髁突(外侧界)。  

3. 扫描定位技巧

矢状位扫描时,以茎突为中心,扫描平面平行于面神经走行,确保覆盖范围从颞下窝至腮腺深叶;

冠状位作为辅助,通过横断面与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可有效避免遗漏茎乳孔区的病变。

二、需检查面神经下颌支的临床场景

面神经下颌支受损会导致的下唇、颏部肌肉运动障碍,或怀疑该区域肿瘤等情况均可进行mri扫描。下图是一些常见的疾病类型参考。

图片

 图2.面神经扫描应用场景

三、重T2序列参数优化方案 

一般而言,设备序列库中有专门用于扫描神经的序列,可直接选用。若未找到,可参考以下参数调整方法。

重点关注这些参数:TR>3000、体素0.8-1mm、翻转角90°-110°。重要的就是这些,其他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

图片

 图4.参数调整

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试了一个大概的序列,见下图。(设备为联影uMR580)

图片

 图5.调整后的序列

参数调整技巧:  

· 将 TE 延长至 200ms,有助于增强脑脊液流动伪影抑制,从而突出神经束细节;  

· 翻转角选择 100°,此角度为折中值,既能通过高角度提升对比度,又能借助低角度减少运动敏感性。  

四、图像质量把控与伪影处理

1. 关键伪影识别  

   · 运运动伪影方面,由于下颌支邻近咀嚼肌,需嘱患者闭口保持静止;  

   · 磁敏感伪影可能由茎突或金属植入物引起,导致信号丢失,此时可尝试使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进行处理。  

2. 对比增强方案  

   · 3D-T2-SPACE序列:增加神经与周围组织对比;  

   · T2压脂:区分神经鞘瘤与脂肪瘤(肿瘤呈均匀高信号,脂肪瘤压脂后信号消失)。  

五、典型图像展示与解读 

1.此例展示的是未使用造影剂的正常面神经下颌支图像

· 影像特征:   

  · 腮腺深部神经分支呈“羽毛状”走行。 

图片

图6.图像展示

图片
图7.图像展示
图片
图8.图像展示
图片

图9.图像展示

六、技术总结与建议 

1. 临床沟通要点:  

   · 对于疑似肿瘤的患者,建议增加增强序列扫描;  

   · 对于创伤病例,则需额外进行横断面 STIR 序列扫描,以便排查骨折情况。  

2. 参数灵活调整:  

   · 若扫描时间受限,优先保证体素≤1.0mm³;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助力大家尝试开展此项扫描,并欢迎大家将宝贵的扫描经验进行分享交流。五四青年节刚过,作为青年也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共勉。

如果有检查相关的问题欢迎在后台私信。点个关注不迷路,更新下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声明:本文仅代表技术经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