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叫崔老三的是附近一带有名的土郎中,住在村后山腰的草庐里。他脾气古怪,不爱与人交往,但医术却高明得很。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爱去找他,只是这老头子看病有个怪癖——爱用白术。 '白术,白术,又是白术!'村里人常这么念叨,'崔老三这老头子,怕不是把白术当饭吃哩!' 这天晌午,太阳毒得很,崔老三正躺在草庐前的树荫下打盹,忽听得山下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哭喊声。 '崔大夫!崔大夫救命啊!' 崔老三眯缝着眼睛望去,只见四个村民抬着一块门板,上面躺着个人,后面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正是村里的刘大柱和他媳妇王桂花。 '又怎么了?'崔老三慢悠悠地坐起身,掸了掸身上的草屑。 王桂花扑通一声跪在崔老三面前,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崔大夫,您可得救救我家大柱啊!城里的郎中都说了,他这肺痈没治了,活不过这个月...' 崔老三皱了皱眉,走到门板前。只见刘大柱面色蜡黄,嘴唇发紫,胸口一起一伏像拉风箱似的,时不时还咳出一口带血的浓痰,腥臭难闻。 '抬进来。'崔老三简短地说。 草庐内,崔老三给刘大柱把了脉,又让他伸出舌头看了看,最后把耳朵贴在刘大柱背上听了听。 ![]() '肺里都烂了。'崔老三直起身,拍了拍手,'再晚来两天,神仙也救不了。' 王桂花一听,又哭了起来:'那...那还有救吗?' 崔老三没答话,转身从药柜里抓出一把淡黄色的根茎,丢在桌上:'每日一斤白术,煎浓汤,分三次服下。三日后再来见我。' '就...就这样?'王桂花瞪大了眼睛,'不要别的药?' '怎么,嫌少?'崔老三眼睛一瞪,'那再加二钱甘草,爱要不要!' 刘家人面面相觑。城里郎中开的方子少说十几味药,这崔老三倒好,就一味白术打发人? 刘大柱的弟弟刘二狗忍不住了:'崔大夫,我哥这病可不轻,您这...' '不信就抬走!'崔老三一甩袖子,'省得浪费我的白术!' 王桂花赶紧拉住要发火的刘二狗,赔着笑脸:'信,我们信!崔大夫您别生气,我们这就回去煎药。' 一行人抬着刘大柱下山时,刘二狗还在嘀咕:'就一味白术能顶什么用?别是这老头子糊弄人...' '闭嘴吧你!'王桂花抹着眼泪,'好歹是个指望...' 回到家,王桂花按崔老三说的,每日用一斤白术煎成浓黑的药汤,一勺勺喂给丈夫。那药苦得厉害,刘大柱每次喝都要皱半天眉头。 第一天过去,刘大柱的咳嗽似乎更厉害了,整夜咳个不停,吐出的痰里带着暗红色的血块。 '这...这药是不是不对症啊?'王桂花急得团团转。 刘大柱虚弱地摆摆手:'崔大夫...说了...三日后再看...' ![]() 第二天夜里,刘大柱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猛地吐出一大口腥臭无比的脓血,把全家人都吓坏了。 '快去请崔大夫!要出人命了!'王桂花哭喊着推刘二狗出门。 深更半夜,崔老三被刘二狗硬拽下山。进了刘家,只见地上、被褥上全是血,刘大柱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脸色白得像纸。 崔老三却不慌不忙,上前翻了翻刘大柱的眼皮,又把了把脉,居然点了点头:'嗯,不错。' '不错?!'王桂花声音都尖了,'我男人都要死了,你还说不错?' 崔老三捋了捋胡子:'死?他这不好好的吗?肺里的腐肉排出来了,这是好事。' '可...可吐了这么多血...' '那不是血,是脓。'崔老三不耐烦地解释,'白术这味药,专入脾胃,能生肌长肉。肺痈就是肺里烂了肉,用白术把好肉长出来,坏肉自然要排出去。你们懂什么!' 王桂花将信将疑:'那...那还继续吃?' '吃!怎么不吃?'崔老三眼睛一瞪,'明日加到一斤二两,再加三钱甘草调和药性。记住,要煎得浓浓的!' 说完,老头子甩手就走了,留下刘家人大眼瞪小眼。 '这...这能行吗?'刘二狗忧心忡忡。 刘大柱却突然开口了,声音虽然虚弱,却比之前清晰了些:'我...我觉得胸口没那么闷了...' 王桂花一咬牙:'那就听崔大夫的!' ![]() 第三天,刘大柱果然咳得少了,吐出的脓血颜色也变浅了。到了第五天,他竟能自己坐起来喝粥了。 村里人听说这事,都啧啧称奇。有人去问崔老三这白术治肺痈的道理,老头子却总是摆摆手:'说了你们也不懂!' 只有一次,崔老三喝多了酒,才跟来抓药的小徒弟多说了几句:'白术啊,就像个勤快的老妈子。肺里脏了乱了,它就一点一点给你收拾干净,再换上新的...别的药太急,病人受不住...' 一个月后,刘大柱完全康复了,甚至比生病前还要精神。他特意捉了只老母鸡上山谢崔老三,却见草庐门上挂着个木牌:'出门采药,归期不定'。 刘大柱知道,崔老三这是又躲清静去了。他放下母鸡,对着草庐深深鞠了一躬...#民间故事##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