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给娃的古代史(五),从夏部落到夏朝

 程小鱼719 2025-05-19 发布于浙江

在说夏朝的历史前,我们先来简单捋捋在夏朝前的一些事,准确来说,是一些神话或是传说。

在夏朝之前,那时候的中国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着,我们也把这个时期称之位上古时代或远古时代,那时候流传下来的故事便是围绕着“三皇五帝”而展开,他们并不是我们后世知道的帝王,他们是部落首领或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因为他们对人类生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比如你知道的,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等等。

但史书上对三皇五帝的人选意见有很多争议,我们说说其中一种:三皇有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这是你问了:妈妈,为什么五帝里面没有大禹?他不是解决了水患吗?

大禹,他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是上古时代的传承,也是之后夏朝的地基。

大禹来自于夏部落。夏部落是黄河中游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联盟,由十多个姒姓部落所组成,大禹的父亲鲧便是其中有崇氏部落的首领,也是尧帝时期的大臣。

在那个时期,洪水的灾害一直是我们先人们的心头大患。因为洪水,人们只能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但是这些高地又不利于粮食的生长。在当时,鲧领导的有崇氏和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治水经验丰富的部落。

鲧去世后,大禹便接过了治水的大旗,你知道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时。大禹治水,采取了更好的办法,从之前的以堵为主的方式变成了以疏通为主的方式,这样水患得到了抑制,而人们也能迁居到土壤更为肥沃的平原地区,生活逐渐实现了稳定。

这样大禹得到众多部落以及部落联盟首领的支持和拥护,据传,舜就把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传给了大禹。

大禹死后,本来按照惯例,是谁能力强谁就当领导者的禅让制,比如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大禹。可大禹的儿子启却直接继位了。

这里有两种说法,一说大禹本来是禅让给伯益,伯益谦让给了启。一说是启自己继位,伯益和另一名叫有扈氏的部落不服,那彼此之间就开启了几次战争。不管哪种说法,启是最终的胜利者。

从大禹到启,就是父亲到儿子,便有了“世袭制”一说,禅让制不再存在。为了使世袭制得到其他人的承认以及遵守,启在阳翟举行了盛大的“钧台之享”集会。

这样,我们的古代社会不再以部落或部落联盟为主,而是开启了“家天下”的王朝社会,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的古代史开始有了“国家”的概念。

夏朝大约是从公元前2070年建立,最初都城为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到公元前1600年灭亡,统治了大约470年,疆域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这470年里,夏朝当然发生了很多事,但是由于还没有文字的出现,我们对夏朝历史的了解源于夏朝遗址、出土的文物、以及文字出现之后古人留存的一些文献。

据传,夏朝曾经被其他人夺去了几十年的统治,这个事件名为“太康失国”。太康是夏启的儿子,启死后,太康继位。但太康的继位引起了他五个兄弟的不服,于是爆发了叛乱。而太康在平定叛乱之后,却沉溺享乐,不关心民间疾苦,有穷方伯后羿就趁此机会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

这个后羿便是“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里的原型,但作为国君的后羿却并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在有了权力之后也和太康一样沉溺享乐,后被自己的亲信寒浞杀死并夺了妻子、财产和统治权。

太康的弟弟仲康得到一些人的保护虽然幸免于难,但他没能复国,连儿子相也被寒浞杀死。不幸中的大幸是相的妻子当时怀孕了,后生一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是个比较得民心的人,当时手握统治权的寒浞却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失了民心。于是少康抓住机会,在有权力的贵族帮助下,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少康吸取了父辈们失国的教训,他关心民间疾苦,关注于生产,兢兢业业的当个好的统治者,这让夏朝的统治稳定了,也让社会持续进步中,夏朝的国力大大增强,迎来了“少康中兴”的局面。

少康死后,他的儿子季杼继位。据传季杼治国才能不逊于少康,特别是在军事上,不仅打灭了叛乱残余势力,还征服了东夷部落。

季杼以后,夏朝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直到一位叫孔甲的继任者上台。这个人好鬼神,沉溺享乐,他继位开始,夏朝就有了衰败的迹象。

孔甲后,历经三代,传到了夏桀手上。夏桀实施暴政,失去民心,引起各诸侯与方国的反抗。

公元前1600年左右,日益强大的商在商汤的带领之下,与夏朝军队在鸣条(今山西夏县之西)爆发了鸣条之战,夏朝战败,商灭亡了夏。

夏朝在历史上的标签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