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炒股养家是否可行

 阿国宝 2025-05-19
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就业环境日益严峻,昨天看到一则圈子里传出来的消息,关于一位50岁左右失业的中年男人的故事。
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会遇到的问题:人到中年,面临裁员,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要还,日子要怎么过下去?
当然,如果你有一技之长,不管是什么,电脑高手或者某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资深会计,有经验的律师等,都是随便好找工作的,这只是假设,因为这方面的人才是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越不易被辞退的。
我们故事中的主人翁做了什么事呢:他也有不停投简历,但回复了了,然后他每天宅家里炒股票。我不知道他做的怎么样,估计应该不咋样,因为他快要妻离子散了,他媳妇准备考虑和他离婚。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炒股养家能否可行?
然后,我又想到前不久和一个股友聊到的一位大佬:
图片
这真是一个传奇人物,炒股发家了,我股友和他是发小,家住对门的那种,大学毕业后各奔前程联系少了,然后这发小后面发家在北京买房买车搬走了,说送了好多自己写的书给他~~
图片
股友说他现在至少几个亿,也有10年没联系了。
我扼腕,多粗的大腿呀,怎么年轻时候就没抱好了?
话题转回来:炒股养家到底可不可行?
看,人家这有现成的例子。
但是,这只是个例,不建议大家学。
炒股的人那么多,但据说大概只有10%的投资者能通过股市盈利,其中极少数人(如徐翔、孙惠刚等)实现财富自由。
这已经不是二八定律了,直接一九了。以前经常听说谁谁谁炒股赚钱,但就我所知,大部分人还是有一份稳定工作的。
毕竟,如果你本金少了,哪怕你有10万,假设你稳定年化收益率30%,年收益也才3万,难以覆盖家庭支出。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要么增加本金,要么提高收益率。但是据调查,普通投资者维持年化收益长期稳定在15%以上的概率不足5%。
多么残酷的事实!
那么我们家庭年开支需要多少呢?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武汉,家有两娃,两边加起来3位老人(当然,目前就过节给点钱),我们家过得很节俭,按每月支出1万来算,1年12万是要的。
我问deepseek如果要炒股养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deepseek告诉我要先评估自身条件:
资金门槛:家庭年开支的10倍以上本金(如年需30万,本金≥300万); 
能力验证:兼职投资3-5年,验证交易体系在熊市中的稳定性(如最大回撤≤20%);
 风险预案:预留2年以上生活备用金,避免因亏损被迫平仓。
我不知道你们都在哪个城市生活,每个城市消费水准不一样,有高有低。你也可以说我回农村生活,需求低,反正炒股只要有网在哪都行。我没意见,前提是你没娃要养。养娃的话不得考虑地方教育水平吗?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娃想想吧。
所以,deepseek也给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半职业化投资

保留稳定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专注长线投资(如持有优质ETF或龙头股);

通过股息再投资、打新等低风险策略增强收益,降低对股价波动的依赖。

总之,炒股养家理论可行但实践极难,适合具备以下条件的少数人:
  1. 拥有300万元以上本金及年化15%+的稳定盈利能力;

  2. 经历完整牛熊周期(7-10年)的考验,形成反脆弱交易体系;

  3. 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与风险控制能力。

我也听人家说有人从2万做到300万往上的,还看到好些人实盘贴出来一个月收益率百分之几百,甚至看到一个月收益率百分之一千往上。
而我本人,炒股以来最好的成绩也就是21年的时候年收益率55.52%,今年以来,我三个账户的成绩分别是21.58%,24.53%,-2.17%。
对,没有错,有一个到现在为止还是亏的,从去年开始套了,没有割肉,所以,只能拉长周期,短线变中线,中线变长线。当然,从开户以来这个户的本金没亏,只亏了时间,因为也没赚什么。
但是,历经这么多年,从今年开始,都在慢慢转向稳定盈利。
悟,是个很妙的词。我觉得我悟了。
炒股到底能不能养家呢,我争取向这个目标努力,因为之前我还做不到,争取今年做到。
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来说,给大家几点建议:
1,至少在能稳定盈利并且覆盖你的开支后才建议专职炒股,不然,只建议兼职,做些国债,基金等风险低的理财产品。
2,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能让你稳定盈利的那一套,其他的摒弃,人的精力有限,单独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3,先要后顾无忧,然后再抗压能力要好。
其他的,建议大家去看看我之前写的:
炒股十几年的经验之谈,我是如何开始慢慢盈利的
复利在股市中滚雪球的能力
下次我们再说说炒股能不能抄作业,要不要交钱学技术。
欢迎大家关注我,大家一起来验证紫薇斗数用于炒股是否可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