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多年,为何始终难入化境?问题或许出在你的“肋”上!太极拳讲究“肋调中轴”,这是许多高手秘而不宣的核心功法。脊柱如大龙,肋骨如鱼鳃,一开一合间,劲路自然贯通。 不会调肋,拳架再漂亮也是空壳;懂得调肋,哪怕简单一招,也能打出惊人力道。练太极拳要学会,“肋调中轴”,它会使你的拳术将突飞猛进。莫逆之交,言不必多说,彼此心心相惜,这很难得。 人与拳,也要彼此相知,武人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竭力消耗它。教人,不是为了彰显,真心为一门学问的传承,你不会急功近利。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 不是那块料,彼此别耽误,也莫图别的;是那块料,有愿意学的,就倾囊相授,对外对内,都有个交待。后继无人,对武人来说,是最大的悲哀。上对不起师门,下对不住自己。 人最苦是什么,没法向自己交代。练了一辈子,有个好徒弟,是老天开眼。以前门派,最多真传两三人,一个里子,一个面子,一个话事人。三人成虎,就是一个门派的未来。 劲要走的顺,看你身子出没出真形。鱼化龙,必待天时以渡劫。陌路相逢,都是练武的,关系很微妙,感觉亲近,又加着小心。不知什么路数,不要轻易示好。做人矜持,不是坏事。 ![]() 武人,就要有点认真劲,身上透着精神。肋调中轴,用肋骨开合变化,调整脊柱,从而做出更多的劲别。脊柱就是中轴。调节中轴,下盘调中轴,用胯;上盘调中轴,就用肋。 中轴是什么,一条虚拟轴线,位于人体脊柱。调整中轴,至关重要。武人都会用一切办法,调整脊柱,以求获得身法。说一个人没身法,是指他身子没变化。 肋调中轴,下边是胯轴,保障中轴移动。上边是肋骨,协助脊柱调中。大身法靠步,中身法靠胯,小身法靠肋。“肋调中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运用。 ![]()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但光靠脊柱发力远远不够。肋骨的开合,才是激活整条劲路的关键。下盘靠胯调整重心,上盘则靠肋骨调控劲力。 高手打拳,看似手臂在动,实则肋骨在操控。普通人努胸挺腰,腰椎断层,劲路堵塞;真正懂行的,后肋与侧肋协同运作,让脊柱如弹簧般蓄发自如。 ![]() 练拳时,肋骨有三种基本用法: 一开全开:手臂外展时,肋骨如伞骨撑开,劲路自然放长。许多人误以为手臂伸得越长越好,实则根节在肋,不在肩。若肩轴锁死,手臂再长也是僵力。真正的开肋,要像拉弓一般,背肌舒展,肘定外方,内在掤劲自然涌现。 一合俱合:收手时,肋骨要能闭合,但不能凹胸丢顶。合肋不是简单的收缩,而是如鱼鳃般精密调控。见过真功夫的人都知道,高手合肋时,腹腔压力骤增,丹田如泵,整劲瞬间凝聚。形意拳称之为“束身”,太极称之为“合肋”,本质都是让劲力不散不乱。 ![]() 绕轴划弧:这是高阶练法,左右肋交替开合,如磨盘转动。头顶虚领,肋弓暗运,左边开则右边合,形成螺旋劲路。光动手臂,劲力浮于表面;唯有肋弧运转,才能让劲路透入骨髓。许多练拳人沉迷招式,却忽视内在功法。 肋调中轴不是表演技巧,而是实实在在的劲路训练。练对了,一拳一脚皆含整劲;练错了,十年苦功不过徒劳。肋不开,劲不透;轴不调,拳不活。真正的功夫不在招式花哨,而在肋骨开合间的那一丝灵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