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紧急情况下对小孩按喇叭的人,八九不离十是不值得被信任的、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

 永熙随笔 2025-05-19 发布于广东

    (本期是“永熙随笔第4794期原创作品”)

非紧急情况下(紧急情况譬如轿车突然故障从而剎不住车、在人太多的环境下有关个人提醒他人安全的说话声显得微不足道、前方的路人故意地挡路)对孩子鸣笛的人、不论是驾驶电瓶车的人还是驾驶轿车的人,有关他们的人品都是不值得信任的。明明可通过沟通从而解决的问题(好声好气跟行人提醒“小心后面、看路”,难道有那么困难嘛,“长嘴巴”是用来沟通的、“拥有双手”是用来为自己及他人创造价值的,如果形如“鸣笛”这么一种行为真的显得那么“人性化”,那还不如把“不假思索鸣笛的人”牙齿全扒光、直接往嘴里装喇叭算了,有关每天他们跟别人的所谓“双向”沟通直接用“互相鸣笛”的形式取代;况且人行道的设计措施本身就以“行人的利益及安全”为优先的,哪时候轮到“电瓶车行天下”呢。我不是歧视那些驾驶电瓶车的人,我只想说“如果你们选择在以行人为主的领域里继续驾驶你们的交通工具,那么请你们自行地、全面地遵守专属于人行道的规则及秩序,个别人不要妄想在行人道的领域里撒泼打野,尊重向来是互相的,你对他人的各种歪心思自始至终对你本人的利益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人一味地生活在人情味的真空中,那么有关价值交换以及适当的利益竞争与矛盾冲突的正向意义又何在呢,入侵他人的界限、回避与任何人的情感链接根本就不是主体性强的体现形式”)。

但却非得用不假思索地“做事不负责”态度及各种“隐晦的对心灵的暴力、对他人界限感的侵犯”、并还形如“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地解决问题。“全身心投入地沟通”难道不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嘛?“对暴力倾向的约束”难道不是身为人最基本的责任嘛?“通过链接他人,从而洞见原先那支离破碎的自我,逐渐对自己充满好奇、允许与接纳”难道不算是很美妙的生命体验嘛?况且,要想在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并还不愿尊重他人的情况下让他人理解与尊重自己、并还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天荒夜谈的事情。非紧急情况下对儿童鸣笛,是对“每一伟大生命个体”自身的灵性的轻蔑、对星星之火般的精神生命的慢性绞杀、对不堪一击的敏感脆弱的反人性对待、对儿童自身的界限的忽略及侵犯、对他人渲染暴力的氛围(根本没有意识到“合作虽然包含竞争与冲突,但竞争与冲突根本不能取代沟通合作、契约精神”)、隐晦输出扭曲的价值观(对程序性正义的全面冲击)。非紧急情况下对小孩(或宠物、未成年人)按喇叭的人,八九不离十是不值得被信任的、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不敢坦荡地直面每一个纯粹与朴实的生命个体、吝啬于约束自身动物性地对待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涣散着人性之光的能量场”、对他人灵魂深处的渴望与哀嚎的反人性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