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黎民||鸳鸯鞋垫(小小说)

 望安山文学 2025-05-20 发布于福建


鸳鸯鞋垫
黎民(河南)


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不懂医术的我,竟让聋哑了四十多年的阿姨开口说了话。
从何说起呢?
我大学毕业后,自谋职业,在绿城燕庄附近一家商场打工。我天生好出脚汗,有水泡型脚气,看了多个医生无益,从网上购各种治疗脚气的药物鞋垫,没用。自从我穿了一位七十多岁阿姨亲手绣的鸳鸯鞋垫,仨月后,脚气根除了。正是通过鸳鸯鞋垫,我认识了这位阿姨。
那是夏天一个炎热的星期天下午,我打着伞沿英协路逛服装店,想买一件亚麻连衣裙。在一家服装店门前,一棵长了两只“眼睛”的梧桐树荫下,一位戴花镜的白发老太太,坐在马扎上专心地纳鞋垫。她脚下有个老式针线笸箩,里面摆着一纸牌子,上面写“20元一双,免费赠送治脚气药方”,贴有一张扫款码。十几双针脚缜蜜的鞋垫摆成了扇形,青一色的鸳鸯图案。鸳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我不由得凑过去问价,老太太指自己的耳朵和嘴巴,哇哇了两声,然后指纸牌上的标价。我明白了,她是一位哑巴。
“免费赠送治脚气药方”打动了我,毫不吝奢地扫码40元,买了两双,到手一张药方子;并到附近中药房,抓了方子上面的中草药,在土产门市买了一个砂罐。回到出租屋,煎煮药材,滤渣后,用少许药水湿敷脚趾。按处方,早晚各一次。没想到,十几块钱的中药水,一个星期后,我的脚气缓解了,脚趾不痒了,味小了。其实,药剂很简单,马齿苋30g,蒲公英30g,苍术15g,明矾3g。
脚气越来越轻,我心存感激,与阿姨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去她那儿报到。端午节,单位发了福利粽子,我分给阿姨一半;中秋节发月饼苹果,给她分一些;探亲回老家,给她捎回一点家乡产的黄金晴大米。我还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买了一把带支座的太阳伞。人心换人心,阿姨把我看作忘年交,用肢体语言和眼睛和我交流,她的善意把我变成了无需付钱的客户。她包了水饺,用饭盒装好,放在笸箩里等我;做点稀罕的饭菜,必有我的份儿;怕我煎药不懂火候,一个星期,给我煎煮药汤水,用瓶子装好,丢在笸箩里。那棵梧桐树的眼睛,见证了我俩无声的交流,淡淡如水的友情。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绵绵秋雨淅淅沥沥地下,失恋的我,低头打雨伞,来到那棵好像看着我的梧桐树下。阿姨的脸像一朵花,已在伞下欢迎我的到来。看到她慈祥温暖的目光,我鼻子发酸,眼圈潮湿了。
阿姨看我情绪不对劲,拿一个马扎示意我坐下,从笸箩里取出用纱布半裹的“菜蟒”馍,递给我。她双手伸开,掌心向下,然后翻转为掌心向上。我吃了两口“菜蟒”,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滴在“菜蟒”上。
我坐在马扎上,低声嘟囔。我知道阿姨听不见,但我仍泣诉了我失恋的经过和原因,说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我感觉她的心能听见。
突然,阿姨收拾摊子,示意我收拾雨伞,跟她回家。我去她家好几次了,内心感到她的家就是我的第二个娘家。不到收摊的时间啊,我虽然不解,还是收好雨伞,疑惑的目光在她脸上索摸。她撑起我的雨伞,拎起货物,扯我的衣服;我抱着太阳伞,乖乖地伴在她身边,就这样,一老一小在雨中往她家走去,在外人看来,我们就是祖孙俩。
阿姨是老郑州,城中村改造,分了两套房。她住的一套是一楼,在金水河南岸。很快,我俩来到她家。她打开门,我俩走进客厅。她让我坐沙发上,给我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我斜对面,做了一件出乎我意料的事。我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阿姨抿了一下鬓角,开口说话:“闺女,我不能再瞒你了,我听得见,能说话。四十多年了,村里的人、现在小区的邻居都知道我是聋哑人。今个我第一次开口说话,是闺女的善良撬开了我的嘴巴。”
我惊喜至极,愁闷的脸舒展开了,竟笑了起来,问道:“阿姨,您为啥这样做,憋屈自己?您一定有苦衷,有一段不愿让人知道的故事。”
阿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放低了声音,说:“闺女,想知道我为啥在燕庄小区门口卖鸳鸯鞋垫不?”
“不知道,哪为啥?”
“我在那儿等他回来。”
“您说的这个他是谁?”
阿姨叹了口气,说:“他是狠心抛弃我的恋人,他叫胡青。”
我顿生疑窦,问道:“您为什么苦苦等一个负心汉?他现在在哪儿?”
“不知道。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活在世上,但我知道,只要他活着,一定会回来,在我给他鞋垫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燕庄小区门口,找我。”
阿姨悲催的苦情,一下子吊起了我的胃口。我急不可耐地央求:“阿姨,给我讲讲你俩的故事呗。”
阿姨苦笑了一下,拿起一双鸳鸯鞋垫,低头在手里摆弄,若有所思,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
“1972年,知识青年下乡,他来到俺村。在集体劳动过程中,我俩产生了感情,偷偷约会,私订终身,相恋五年多。1978年冬天,他返城回上海,我在那时的燕庄村头一棵柳树下送他上车,人民公社专车拉上海知青去火车站。等把绣好的十双鸳鸯鞋垫装进他的包里,我已成了泪人。当卡车徐徐开动的时候,他猛地把十双鞋垫扔下来,大声说,别等他了,他爸妈不同意俺俩的事。我抱着鞋鞋垫回到家,钻进房间,气得把鞋垫摔在地上,爬在床上痛哭,不吃不喝,爹娘叫门也不开。我睡了一天一夜,下床发现,地上有一张纸条,我连忙捡起看,是他那熟悉的笔迹。他说,如果他能说服爸妈,就回来找我。我随即把纸条藏了,怕爹娘发现。他们向媒人夸了海口,保证让我嫁给乡革委会主任的左腿残疾的儿子。”
“后来,他回郑州找你没有?”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后来,他回来找我了,我不在郑州,他进监狱了。”
“阿姨,胡青怎么进监狱了?”
“哎,为了逃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我跳熊耳河自杀。”
“阿姨,你咋又活过来了?”
“是爹娘和村里人把我捞上来的。我在乡卫生院病床上醒来,便拿定主意,装聋作哑,拒绝嫁给乡革委会主任的儿子,当一个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的人。胡青的真情感动了我,我真的没想到,他回来找我,还动手打残了乡革委会主任,为了我被判刑三年,进了监狱。我要等他,哪怕等到天荒地老。”
“阿姨,你去监狱看过他吗?”
“他是现行反革命分子,村革委会对我死盯严防,不让我探监。爹娘又故意差我去东北伺候我舅妈,意思就是让我在郑州蒸发,让胡青彻底死心。”
“他出狱后又回来找你了吗?”
“没有,他怕连累我。听人说,他出狱后去新疆了,他给我写过信,都被俺爹娘压下了。俺爹娘请人给他回信,说我结婚生子了,让他死心。”说着,阿姨老泪纵横,手不住的搓揉鞋垫,又慢慢地从衣兜里摸出一张发黄的纸条儿。我想,就是胡青写给她的那张纸条吧,一张空头“支票”,支空了阿姨的青春年华,耗尽了阿姨四十多年的痴心等待。
我不甘心阿姨的故事就这样了结,又问道:“你去新疆找过他吗?”
“想过,但没有去,新疆那么大地盘,到哪里找他?说不定,他成家了。只要他过得好,我就放心了。哎,这都是命。他穿不了我绣的鞋垫,我靠不了他的肩膀。”
“阿姨,你后来没有结婚?”
“也想过,可我看到那十双鞋垫和纸条,嫁人的念头就没了,还是想着他会回来找我。”
“阿姨,天底下难找像您这样的重情重义的痴心人。”
阿姨抹了一下眼泪,平静了一下,接着说:“俺爹娘去世后,我就守着老宅子,靠打理责任田生活,城市改造,没有了地,我便绣鞋垫挣个零花钱。纳着鞋垫,还能想起他来,还能有个盼头。”
“阿姨,您甭说了,我受不了啦。”说着,我起身跪在阿姨膝下,搂住她的腰,放声大哭,边哭边说,“阿姨,谢谢您告诉我您凄婉的故事。”
“闺女,知道我为啥开口说话,为啥把我的故事告诉你?”
闻听,我懵懂了,仍抽泣地说:“不知道。”
“我听了你嘟囔失恋的经过和原因,我担心你呀。”
“阿姨,我只是一时回不过劲来,过两天就没事了,您不用担心。”
“闺女,说是那么说,做起来难啊。爱情是糖霜裹着的玻璃碴子,甜得发慌,痛到清醒,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闺女,你男朋友考上研究生,提出和你分手,理由也是他爸妈嫌你家里穷。你不是嘟囔,他读完研,说服他爸妈,再与你联系吗?你不要骂他忘恩负义,说不定呀,他有苦衷。也许他想安心读完研,完成学业后,再给你一个惊喜。闺女,对你男朋友别往坏里去想,他是你的,终究跑不了。”
“阿姨……”我欲言又止,把她老人家抱得更紧了。
“闺女,这是我近日纳好的十双鸳鸯鞋底,你拿去寄给你的男朋友吧。羡慕你们啊,赶上了好时代,有手机微信,能视频,多方便啊。”
“阿姨,谢谢您!”
我从阿姨家出来,打着伞,拎着十双鸳鸯鞋垫,在人行道上,我瞅了一眼鞋垫,突发奇想地问她们:“小姐妹们,我该怎么办,寄还是不寄?”
鞋垫们儿默不作声,只有那绵绵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高卫海,姓高,名卫海,字黎民,号百姓。高中,务农,喜爱文墨,志于耕读,书写人生。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