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州文庙始建于宋代,元代毁于战火。明代重建后又遭黄河水灾破坏,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庙迁建至徐州府署以东。历经府学宫、清末的书院、学堂、民国初年的师范讲习所(1913—1923年),后来这里一直是学校或中学,至1948年更名为徐州市第二中学。所以说,徐州的文庙虽然历史是悠久的,但命运多舛,目前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遗迹。 直到2016年,徐州市政府投资另建了新的徐州市第二中学,同时确定了原址徐州文庙街区的建设方案。现在所谓的文庙是徐州文庙街区,这里恢复了徐州文庙,大成殿和大成门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墙体、结构、材质色调基本不变,还原老建筑群本色,从南至北依次为鼓楼、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两侧设置配房。 徐州鼓楼,青砖青瓦,古色古香,气势恢宏,门洞两侧的石狮子像是老物件。 穿过鼓楼,重建的棂星门映入眼帘。棂星门后,跨过泮池上的小桥,就来到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门和大成殿为原有历史建筑,修缮后只改造内部陈设,参考曲阜孔庙,大成殿设置孔子、四配及十二哲塑像。 ![]() ![]() ![]() ![]() ![]() ![]() ![]() ![]() ![]() ![]() ![]() ![]() ![]() ![]() ![]() 此碑2012年发现于苏宁广场工地地表下约6米处,碑额佚失,碑身残高2.62米、宽1.53米、厚0.52米,碑座残长3.56米、宽1.65米、高1.07米,明天顺四年(1460年)立,翰林侍讲安成吴节撰文,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慈溪张楷撰额,大理寺左少卿吉水廖庄书写。碑文记载了明天顺程公鑑增修徐州文庙学舍的始末过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