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地文庙(8)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5-05-20 发布于北京


徐州文庙始建于宋代,元代毁于战火。明代重建后又遭黄河水灾破坏,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庙迁建至徐州府署以东。历经府学宫、清末的书院、学堂、民国初年的师范讲习所(1913—1923年),后来这里一直是学校或中学,至1948年更名为徐州市第二中学。所以说,徐州的文庙虽然历史是悠久的,但命运多舛,目前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遗迹。

直到2016年,徐州市政府投资另建了新的徐州市第二中学,同时确定了原址徐州文庙街区的建设方案。现在所谓的文庙是徐州文庙街区,这里恢复了徐州文庙,大成殿和大成门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墙体、结构、材质色调基本不变,还原老建筑群本色,从南至北依次为鼓楼、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两侧设置配房。

徐州鼓楼,青砖青瓦,古色古香,气势恢宏,门洞两侧的石狮子像是老物件。

穿过鼓楼,重建的棂星门映入眼帘。棂星门后,跨过泮池上的小桥,就来到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门和大成殿为原有历史建筑,修缮后只改造内部陈设,参考曲阜孔庙,大成殿设置孔子、四配及十二哲塑像。


棂星门

泮池

大成门

“重修徐州儒学碑记”碑
此碑2020年发现于徐州文庙项目现址尊经阁北侧施工地表下约2米处,碑身通高2.48米、宽0.78米、厚 0.23 米。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立,由翰林院庶吉士宜兴史孟麟撰文、兵科给事中沛县张贞观撰额、江西道监察御史铜山张鹤鸣书写。碑文主要记述了重修徐州文庙的史实,并褒扬了监察御史临川陈愚所和徐州代理知州莱阳赵炯等人对重修文庙所做的贡献。

在大成门前从北向南看棂星门和泮池

大成殿


院中桌上有个很小的孔子像(但拍出来还显得很伟岸)

大成殿内陈设


明伦堂

“徐州宣圣庙重修记”碑
此碑额 2012年发现于苏宁广场工地地表下约6米处,高1.7米、宽1.54米、厚0.5米,碑额近呈方形,圆雕二龙戏珠,中间阴刻篆书“徐州宣圣庙重修记”。由出土层位判断,该碑额时代为明代。

尊经阁

“创建尊经阁记”碑
此碑 2020 年发现于徐州文庙项目尊经阁现址施工地表下约2 米处,碑身通高3米、宽0.8米、厚 0.25 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立,由清代铜山状元李蟠撰文,秀才陈秉彝书写。碑文褒扬了徐州知州昌邑姜焯在学宫建设中对尊经阁的创建之功。

明天顺重修文庙碑
此碑2012年发现于苏宁广场工地地表下约6米处,碑额佚失,碑身残高2.62米、宽1.53米、厚0.52米,碑座残长3.56米、宽1.65米、高1.07米,明天顺四年(1460年)立,翰林侍讲安成吴节撰文,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慈溪张楷撰额,大理寺左少卿吉水廖庄书写。碑文记载了明天顺程公鑑增修徐州文庙学舍的始末过程。
图片拍摄于2025年5月7日 









【本号第784篇文章】

《各地文庙》合集(一)

各地文庙(6)

各地文庙(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