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经典建筑——凌氏住宅

 书柜茶室 2025-05-20

扬州凌氏住宅

扬州凌氏住宅是晚清民国建筑瑰宝与家族传奇。

扬州“凌氏住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建筑风格独特,人文故事丰富,现状也颇具特色。

凌氏住宅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时期,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探花巷16号的凌氏住宅,占地面积209平方米,建筑面积138平方米,是典型的晚清建筑。而另一处位于南柳巷90号的凌氏住宅,则始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平方米,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两处住宅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变迁。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默默伫立,成为扬州历史的无声见证者。

探花巷16号凌氏住宅:房屋坐北朝南,原为二层楼,后经改建。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有外廊,硬山顶,体量较大。这种布局和构造在当时的民居建筑中较为常见,既考虑到了居住的实用性,又体现了一定的建筑美学。

南柳巷90号凌氏住宅:建筑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前后三进,硬山顶,小瓦屋面。第一、二进为三厢两间,第三进为五开间小平房,南北两侧有水井和火巷。这种三进式的布局体现了传统民居的严谨性和层次感,每一进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宅主凌氏在解放后担任冶淮总指挥、总工程师,这一身份为凌氏住宅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水利工程对于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凌氏作为治淮工程的关键人物,无疑为当地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两处凌氏住宅都有着各自的现状。探花巷16号的凌氏住宅现为居民住宅,周边邻居院内还能发现清石台基、较大柱础等遗迹,这些都是房屋改建时丢弃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建筑修缮和改造的情况。

南柳巷90号的凌氏住宅部分为凌氏后人居住,其余为公管房屋用作居民住宅。这里保存相对较为完好,至今还保留着民国初年修建时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阶沿石,这些细节之处都彰显着当年建筑的精致和考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