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任志民/清明上河园:穿越千年的汴梁梦

 河南文学杂志 2025-05-20 发布于河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纯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顶端文学、360个人图书馆八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任志民



长按二维码

在优美的音乐中浏览

2025年第一期电子版

根据描述生成照片.png

第一次来到古都开封,我便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般,眼前的一切令人目不暇接。

站在清明上河园的城门前,抬头仰望那悬挂着朱红色 “中国第一古都” 匾额的高大朱门,耳畔忽然传来一浪接一浪的汴京方言吆喝声,恍惚间,竟真的好似穿越了时空。

这座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宋代文化主题公园,规模宏大、气势如虹,六百亩的土地仿佛展开一幅水墨长卷,在当代重现了北宋汴京的盛世图景。当我真正踏入这片精心营造的 “时光胶囊” 时,历史不再是泛黄书页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

清明上河园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它是一座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的大型宋代文化主题公园,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五一假期,我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向往,踏上了这片充满古韵的土地。

从西门初入,便似梦回大宋。午后的清明上河园,微风轻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织就一片斑驳光影。我们一行从西门进入,古朴典雅的门楼瞬间将人拉入繁华的北宋时代 ——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建筑风格与《清明上河图》如出一辙,空气中弥漫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入园不久,我们便被阵阵欢呼声吸引。循声而去,左侧不远处战鼓擂动、硝烟弥漫,大型实景剧《大宋・东京保卫战》正在上演,叫好声、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演出以北宋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精彩演绎,重现了东京保卫战的激烈场景。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宋代士兵服饰,披铠执甲、手持兵器,个个英姿飒爽。随着剧情推进,战鼓声声、马蹄阵阵,仿佛真的将人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士兵们奋勇杀敌的磅礴气势,让观众也深深沉浸在紧张激烈的氛围中。

我们站在外围,虽无法近距离感受战场的烽火,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与激昂的战鼓声,依旧让人热血沸腾。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与逼真的场景布置,让我们仿佛亲历那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深切感受到北宋军民的英勇无畏。

继续随人群前行,一处围满人的空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好奇地挤进人群,只见一位中年演员正在表演喷火绝技。他身着红色戏服,手持装满燃料的道具,口中喷出熊熊烈焰,火焰在空中变幻出各种形状,时而如飞龙在天,时而似凤凰涅槃,精彩绝伦、惊险刺激。

观众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难得的瞬间,孩子们兴奋地尖叫,大人们也不禁鼓掌喝彩。喷火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从容不迫,火焰喷射恰到好处,既让人紧张又不致恐惧。他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技艺功底,更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离开喷火表演场地,我们来到马术表演场地,这里早已座无虚席,观众们热情高涨,期待着表演开始。

在欢呼声中,表演准时拉开帷幕。骑手们身着宋代服饰,骑着骏马英姿飒爽地进入场地。他们动作矫健优美,人与马配合默契无间:时而策马奔腾,时而缓步前行,马儿在他们的指挥下仿佛有了灵性,动作整齐划一,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一位年轻骑手的表演尤为引人注目。他骑在高大骏马上,时而站立于马背,时而俯身与马儿亲密接触,动作轻盈优雅,人与马仿佛融为一体。观众们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表演高潮时,骑手们展示了精彩的马上技巧:腾空跃起、俯身拾物、马背倒立…… 每一个动作都惊险刺激却又流畅自然,观众们看得目不暇接,欢呼声、掌声经久不息。

马术表演不仅展现了骑手们的精湛技艺,更让人感受到人与马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一刻,我深深被这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所打动。

在清明上河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园内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无不尽显北宋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让人恍若穿越时空,置身于盛世繁华的北宋。

沿着园内小路漫步,我们来到一处池塘边。池中荷花盛开,微风吹过,荷叶轻摇,鱼儿在水中自在游弋。池塘边,一位画师正专注地为游客绘制肖像画,画笔灵动富有诗意,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们静静坐着,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画像。

池塘另一侧,一群身着汉服的女子正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宛如古代仕女。观众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美丽瞬间,舞者们以曼妙的舞姿,展现出宋代女子的温婉柔美,令人陶醉。

身临其境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清明上河园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大课堂。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更能沉浸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了解更多历史知识:观看《大宋・东京保卫战》,知晓北宋历史与军事;欣赏喷火绝技,感受民间艺术魅力;观看马术表演,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每一处表演与景点,都在展现着北宋时期的独特魅力。

走出清明上河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的经历,如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北宋的繁华景象,更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唤起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洒在汴河上,整座园林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归于宁静祥和。此时的清明上河园,宛如一位卸去铅华的佳人,展现出最本真的古典美。那些依栏临水的文人剪影、月下独酌的雅士身影,都渐渐融入夜色之中。

感恩这个时代,让我们能在古今交融中触摸历史的温度。这座穿越时空的园林,不仅是对过去的重现,更是对未来的启迪: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延续生命力?或许答案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古今对话中 —— 让历史照亮未来,让记忆滋养当下。

离开开封时,城门的匾额已被夜灯勾勒出轮廓。回头望去,卖 “梅花酒” 的老汉还在巷口吆喝,他的三轮车后斗里,LED 灯串缠绕着的酒坛正在轻晃 ——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古今对话:传统从未死去,它只是换了一身衣裳,在时光里继续流淌。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任志民,山西芮城人,现定居天津,机关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天津日报》《天津工人报》《学习强国》《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媒体和平台,其中散文《紫藤花又开》《最爱槐花香》入选2021年、2022年中考试题百度题库,入选国家教育部统编版和人教版语文试题试卷,并收入教辅书。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2025《河南文学》全年定价

      每份210元

订阅方法:

     将下面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然后打开微信,按微信左上方+号,选择“扫一扫”后,点击微信右下方“相册”按钮,选择保存的二维码,再点击微信右上角“完成”按钮,即可付款。别忘了点击付款金额下方的“添加备注”,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出品/河南省小说研究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张丙生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