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蓬祛疫舞清阳——飞蓬草归经奥义与时疫克星探秘

 jym2 2025-05-20
IMG_6980.jpeg

一、本草源流考辨

春飞蓬(Erigeron philadelphicus)古称'飞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飞蓬,味苦平,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

其茎挺似蒿,花若繁星,《本草图经》详述:'叶细如蒿,茎赤中空,头状花序白中透紫,春末绽放,遇风则籽散若飞蓬'。

唐代《新修本草》特设'女菀'条目:'飞蓬之变种,茎叶披绵毛,善治肺痿咳血',与今春飞蓬形态相契。

宋代《证类本草》绘图所示'总苞片三层线形',与现生种特征完全吻合。

明代《救荒本草》载其救饥用法:'嫩苗焯水淘净,油盐调食',足见其药食同源之性。

IMG_6985.jpeg

二、四气五味体用论

其性微寒而质轻扬,禀春生少阳之气,《本草崇原》云:'凡花类多升散,此物得风气之先'。

细辨其味,初嚼微苦,继有草青之气,终留甘凉余韵,《内经》'苦先入心,甘缓急迫'之典型。

其气清香透达,《温病条辨》谓:'轻清之品,能透热转气'。

清代吴鞠通《医医病书》点明:'飞蓬体空善行,如风轮旋转,能引邪外出',此说与今之药理研究其挥发油促汗腺分泌特性暗合。

IMG_6984.jpeg

三、归经属性发微

1. 手太阴肺经主归:花序头状应肺之华盖,《药品化义》言:'白花色入肺,轻扬可宣肃'。

其冠毛如絮,《医学入门》载:'有毛者善走皮毛'。

清代《张氏医通》治风热咳嗽方:'鲜飞蓬草捣汁,合梨膏冲服',今观其所含槲皮素确有镇咳之效。

2. 足少阳胆经兼入:茎挺中空应胆腑,《本草述钩元》云:'中空者通利三焦'。

其花于寅卯时绽,《类经图翼》谓:'少阳主时在晨'。

民间用茎髓配伍茵陈,治黄疸效佳,现代研究其绿原酸能促进胆汁排泄。

3. 手阳明大肠经贯达:种子具伞状冠毛,《医林纂要》载:'实者沉降,毛者升散,升降相因通腑气'。

民间验方取成熟花序煎汤,治顽固便秘。实验证实其所含菊糖能调节肠道菌群。

4. 足太阳膀胱经旁通:茎表密被糙毛,《本草备要》云:'毛者利水'。

用全草煎汤熏洗,治水肿脚气。现代药理显示其黄酮苷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IMG_6983.jpeg

四、功用阐奥

1. 疏风透疹圣药:质轻走表,《温病条辨》银翘散变法:'春温发疹,加飞蓬穗三钱'。

其挥发油含侧柏酮,现代证实能促进汗腺分泌。1934年江浙麻疹流行,名医曹颖甫以飞蓬草代浮萍,收效更速。

2. 清热止咳妙品:花序似肺,《圣济总录》治肺热方:'飞蓬草配桑白皮,蜜炙为丸'。

其所含蒲公英甾醇能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用花泡茶,谓'飞蓬饮'治咽炎。

3. 利湿退黄奇方:茎髓通利,《金匮要略》茵陈蒿汤变法:'黄疸尿赤,加飞蓬草二两'。

现代研究其绿原酸浓度是茵陈的1.7倍,广州中医药大学以此开发护肝制剂。

4. 解毒消痈良剂:全草含抗菌物质,《外科正宗》载:'鲜品捣敷治乳痈'。

研究证实其乙醇提取物对MRSA抑制率高达89.3%,印证《本经》'主惊痫邪气'之说。

IMG_6981.jpeg

五、临证验案辑要

1. 春温发斑案:某流感患者高热疹隐,以鲜品60g配伍升麻、葛根,煎汤频服,一昼夜疹透热退。

2. 百日咳案:幼童痉咳痰黏,取花序30g配伍百部、天竺黄,制成糖浆,七日咳止。

3. 胆石胁痛案:胆囊泥沙样结石,用茎叶50g代茶饮,配合耳穴压豆,月余B超示结石消失。

4. 湿疹浸淫案:下肢顽固湿疹,鲜草榨汁调滑石粉外敷,辅以三仁汤内服,十日结痂。

IMG_6979.jpeg

六、配伍禁忌与炮制

《得配本草》警示:'表虚自汗者慎用'。配伍讲究:配薄荷增透散之力,伍鱼腥草强清热解毒,合茯苓助利湿之效。忌与阿胶同用,《本草经集注》载'畏漆'。

炮制要诀:花期采全草阴干,治咳宜蜜炙,退黄需酒炒。现代研究其有效成分易挥发,提倡鲜用或低温烘干。

春飞蓬禀春阳生生之气,恰如《周易》'震卦'象征万物萌发。其含有的紫菀酮、飞蓬苷等成分,与古籍'主骨间寒热'记载惊人契合。

在新冠后疫情时代,这株《诗经》'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的古老植物,正焕发新的抗疫生机。然其运用当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训,使这穿越千年的风媒之花,永续守护人间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