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匮乏约等于命运(1)

 心静如水看世界 2025-05-20
叔本华认为,意欲是世界的本原,人类被意欲所驱使,不断产生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也就是说,人总是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总是在追求满足欲望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是永不满足的动物”。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不断递进的,一个需求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也就是说,人总是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总是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不管是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都阐明了这一点——人是匮乏的动物
图片
打过台球的人都知道,通过球杆给予主球一个力,随即便决定了主球的命运轨迹。
“上帝”通过某种东西给予人一个力——某个匮乏(当然,这个匮乏不是指你觉得厨房里少把菜刀,而是指根植于意识底层里的某个主要观念),这个匮乏便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轨迹。
例 一
比方说,某人意识里倔强地持有传宗接代的观念,那么这种观念就会造成他必须要有一个甚至几个儿子的信念。可是,就怕造化弄人,旧时司空见惯的那些前面有多个女儿的家庭里,能够传宗接代之男婴的缺席,激起主人公罔顾其它继续生育的斗志_——不生养一个男孩决不罢休。
图片
可想而知,一个拥有七个女儿外加一个儿子的家庭,生养成了主人公生命力旺盛期的主业,在其它方面他还能有不错的建树吗?我想很难。
要养育这么些孩子,如果原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贫困就是这个家庭再正常不过的局面。这种家庭里如此多孩子的教育状况会如何?八个孩子里唯一一个男孩会不会被过度溺爱?
如果主人公于晚年能够深度思考人生,那么他会发现——他的命运竟源于他意识里的这一匮乏:传宗接代之人的匮乏。
在有限人生的几十年里,所有这些就组成了该主人公的命运。而其命运又由其意识里的匮乏造成。
例 二
比方说,某人特看重名声(爱面子、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这种观念就会造成他一生都在为了面子而“奋斗”着。为了证明给父母看,为了比兄弟姊妹过得好,为了在亲朋面前的优越感,为了邻居们的高看一眼,为了衣锦还乡等等,总之,挣面子就是他奋斗的动力。
图片
房子,我得比别人的面积大、位置好。装修,我得比别人的更有格调。车子,我得比别人的要高档。哪怕是请客吃饭,我得比别人的更有逼格。当然,这个“别人”专指那些自己身边的熟人。
遗憾的是,他总能找到新的对比对象,这,使他的“奋斗”马不停蹄。直到自己身体出现状况或者到了垂暮之年,他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首往事,原来,自己的一生竟都是在攀比中度过的——对名声的匮乏组成了他的一生。
例 三
多年前我在海滨公园摆地摊的时候认识一位大叔,虽然已近七十岁的高龄,但是他仍然被强烈的性欲驱使着。这位大叔天天到处溜达,一双敏锐的眼睛始终在寻觅着他的猎物——那种独自一人、漫无目的、神态忧郁的女性,哪怕青春期少女他都不放过,瞄准时机恰到好处地主动搭讪。还有那些怨妇们,稍不留神便被他擒获。
图片
据说,他的夫人早就对他置之不理,因为他对对家人不关爱,对家事不关心,对工作不上心。他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自己对性欲的满足上,性欲的匮乏组成了他的一生。
尽管例证不多,但综合以上我们依然大体可以得出,一个人内心深处对某种主要东西的匮乏决定了他此生的命运
所以我得出这一命题——匮乏约等于命运
好了,就到这里吧。

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自己的片面而已。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以上我的理解与感受,也仅仅是我的片面而已,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