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 来自东北的亮灯,讲述移民加拿大的生活 文 | 亮灯 我出生在沈阳,是地道的沈阳人,除在中学时随父亲走“五七道路”,全家搬到内蒙下放三年外,一直没离开过,直到退休后移民加拿大。上次我回沈阳是在十年前,如今父母早已不在,我们姊妹四人现分散于地球村东、村西,沈阳已无至亲可牵挂,但我仍割舍不下故乡的人和事,借网络写文章,始终与旧时同事朋友保持着联系。这次趁回沈办事间隙,就近探访了家附近的铁西老工业区遗迹,面对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住宅,头脑中闪回着当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此地“抓革命,促生产”的历史瞬间。 我想更多了解家乡的变化,于是大姐带我逛的首选景点就是北市场,在这里,我不但找回了乡情,还与姐为伴找回了共同的儿时记忆。 沈阳老北市,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北市场,这是一处始于清末民初,以百货售卖、江湖卖艺、曲艺展演为主的大型综合集散市场,类似于北京的天桥。在清末及民国年间,天桥地区曾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娱乐中心,汇聚了许多江湖艺人,老北京人喜欢逛天桥,一是可以看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二是在小吃摊上品尝物美价廉的各地美食,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是从天桥走出来的。有一句俗语大家都知道,叫“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了解了北京天桥,就了解了沈阳老北市。 前几年为发展经济,当地政府对老北市进行了复建与重构,改造升级后的老北市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由民间地摊文化变身为集商业、文化、旅游一体的休闲街区,是东北首个24小时不夜城。作为沈阳文化地标,如今的老北市已成为东北文化的象征。2021年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占地8万平方米的老北市,就像开启了一本立体的沈阳历史书,每条街巷都有故事。像我们这个岁数的“老人儿”,走过每个景点都能唤起小时候的回忆,如同穿越历史时空回到了从前。我们去那天是普通日子,游客不多,所以得以沉浸式尽情拍照,追寻着记忆中的经典,玩进去忘掉了现实的年龄。 历史文化是老北市的灵魂,其囊括的清文化、民国文化、民族文化、市井文化相互交融,隐于老北市各处的博物馆、文物展、非遗展、艺术展等,使其成为沈阳历史与文化的有形载体。 新的老北市由文盛园、文奉园、皇寺广场三部分构成,其中有老沈阳博物馆、老物件博物馆、大观茶园、老电影院、蜡像馆等,包罗着琳琅满目的老物件、新玩意儿,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沈阳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集合当地特色美食小吃的皇寺庙会,有辽菜博物馆、辽宁老字号品鉴馆、北市场老酒馆等主题文化单元,都可参观体验。如果都走遍,恐怕一天都逛不完。 老北市不仅是游玩的好去处,更是可以深度体验东北民俗文化的地方。逢年过节时这里举行的龙凤呈祥大秀和锡伯夜演,再现古老的宫廷仪式,是最吸引游客参与的特色项目。可惜我这次没赶上,争取下次回来时亲身体验一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