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国见闻(2):沈阳文化地标老北市

 亮灯 2025-05-20 发布于加拿大

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



来自东北的亮灯,讲述移民加拿大的生活

文 | 亮灯

我出生在沈阳,是地道的沈阳人,除在中学时随父亲走“五七道路”,全家搬到内蒙下放三年外,一直没离开过,直到退休后移民加拿大。上次我回沈阳是在十年前,如今父母早已不在,我们姊妹四人现分散于地球村东、村西,沈阳已无至亲可牵挂,但我仍割舍不下故乡的人和事,借网络写文章,始终与旧时同事朋友保持着联系。这次趁回沈办事间隙,就近探访了家附近的铁西老工业区遗迹,面对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住宅,头脑中闪回着当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此地“抓革命,促生产”的历史瞬间。

我想更多了解家乡的变化,于是大姐带我逛的首选景点就是北市场,在这里,我不但找回了乡情,还与姐为伴找回了共同的儿时记忆。

沈阳老北市,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北市场,这一处始于清末民初以百货售卖、江湖卖艺、曲艺展演为主的大型综合集散市场类似于北京的天桥。在清末及民国年间,天桥地区曾是北京最大的市井娱乐中心,汇聚了许多江湖艺人,老北京人喜欢逛天桥,一是可以看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二是小吃摊上品尝物美价廉的各地美食,相声大师侯宝林,是从天桥走出来的。有一句俗语大家都知道,叫“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了解了北京天桥,就了解了沈阳老北市。

前几为发展经济当地政府对老北市进行了复建与重构,改造升级后的老北市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民间地摊文化变身商业文化旅游一体的休闲街区东北首个24小时不夜城。作为沈阳文化地标,如今的老北市已成为东北文化的象征。2021年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占地8万平方米的老北市,就像开启了一本立体的沈阳历史书,条街巷都有故事像我们这个岁数的“老人儿”,走过每个景点都能唤起小时候的回忆,如同穿越历史时空回到了从前。我们去那天是普通日子,游客不多,所以得以沉浸式尽情拍照,追寻记忆中的经典,玩进去忘掉了现实的年龄。

历史文化是老北市的灵魂,其囊括的清文化、民国文化、民族文化、市井文化相互交融隐于老北市各处的博物馆、文物展、非遗展、艺术展等,使其成为沈阳历史与文化的有形载体

新的老北市由文盛园、文奉园皇寺广场三部分构成,其中有老沈阳博物馆、老物件博物馆大观茶园、老电影院、蜡像馆等包罗着琳琅满目老物件、新玩意儿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沈阳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集合当地特色美食小吃皇寺庙会,辽菜博物馆、辽宁老字号品鉴馆、北市场老酒馆等主题文化单元,都可参观体验。如果都走遍,恐怕一天都逛不完。

老北市不仅是游玩的好去处,更是可以深度体验东北民俗文化的地方。逢年过节时这里举行的龙凤呈祥大秀和锡伯夜演,再现古老的宫廷仪式,是最吸引游客参与的特色项目。可惜我这次没赶上,争取下次回来时亲身体验一把。

沈阳西塔朝鲜族文化街也很有特色
曾经红极一时的刘老根大舞台,如今换了招牌成为工人文化宫。
街头雕塑、铁西文化创意园,都在默默讲述着铁西区的工业历程
在一个路口偶然发现某艺术学校牌匾上熟悉的名字,好奇心引我与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不期而遇。没敢耽误她教学,匆忙拍照后也没加微信,不知老同学能否看到这篇文章。
今年87岁的中学班主任张老师与我和同学们约定,三年后都来参加他的90岁生日寿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