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力量与阳明心学

 昵称75840447 2025-05-20 发布于江苏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精神力量的小文章,反响还不错。上一篇重点表达的是精神力量是有限的,不管是注意力、耐心、韧性,要说中位数、大多数,天生的差距是不大的。
那人的精神力量,是不是可以经过学习、领悟而变强呢?就像人的身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我认为是可以的,或者说有比较多的例子。
国外的不谈,国外的经不起开玩笑,国内的儒释道可以,因为上千年的文化传承,祖先们积累的人生智慧,开得起玩笑。
就比如说儒家,孔子在论语里的许多话,本身就是在拿自己举例子,拿自己举例子可以是自嘲,也可以是反躬自省,不去质疑别人的行为,而从自身小事出发,思考一些人生的终极问题。
生活中的儒家思想,历经几千年,许多已经潜移默化成为我们民族国家共同意识,或者说与我们的伦理道德深度融合了,就像皮和肉的关系一样。
不过,后面经过像董仲舒、朱熹等人改造和解释的儒家,我们普通人就不需要去理解与适用了,那套理论就不是给咱们普通人用的,那是为了王朝统治秩序服务的。
再说说佛家,佛家的理论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宗教理论,它设置了一个前世今生、来世轮回的理论大框架,把人在今生今世的福祸放在三生三世的体系下进行评判和归因。
这辈子吃苦是上辈子造孽,这辈子行善为下辈子积德。
佛教的前世和来世,对不对呢?从劝人向善的角度来说,也挺好。
不过,人活一辈子已经够辛苦了,还要去回忆上一世、谋划下一世,也挺累人的。
道家理论,或者是道家思想,是很有意思的,如果说儒家是深入我们的民族国家共同意识,佛教是三世轮回的大框架,那道家就介乎于这两者之间,道家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也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说道家积极入世,道家劝人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劝人放下名利,行善积德得福报,把人的行为与福祸通过因果关系关联起来,这样的思想也没挺好。
做好事,做好人,种好因,得好果。做坏事,做坏人,种恶因,得恶果。
这话对不对呢,客观上来说,不对,因为天道、天理太忙了,没办法及时的帮助行善的人,也没办法及时的惩治作恶的人。这世上那么多人,天道的赏善罚恶,真的管不过来,没那么多人手。
不要以为自己花了几万甚至几十万,学点玄学命理就能摸到天道、天理,始终记住“天心难测”,不要老纠结这世上有什么秘籍宝典,能够一学就成。
佛家和道家思想,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呢?还是给甜头太多了,承诺的回报太大了,他们声称一个人的福祸和一个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
真的有吗?
说完这三家,下面就要说一下我们的王阳明老先生了。
知人论世,我是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知道的王阳明的生平,王阳明能成为一代大师,和他的人生经历很有关系。
王阳明从小也算个神童,王阳明的父亲还是个状元,本来王阳明是住在京城的,后来因为得罪了大太监,王阳明跑到了贵阳市修文县当龙场驿站的站长,也就是招待所所长。据说太监们还不断地想搞死王阳明,山高皇帝远的,王阳明前途虽然没了,但是保命还是可以的。
凤凰传奇有一首歌叫奢香夫人,历史上还真的有奢香夫人这个人,她是明朝洪武年间彝族土司,就是她,为了打通贵阳与四川通道而开设了九个驿站,龙场为其中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奢香夫人收留了跑路的王阳明。
王阳明在这里做出了成绩,再后来,又是剿灭山贼、平叛宁王,至少说前半生的王阳明绝对不是教书先生的形象,他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干练之才,甚至可以说是精英官员。
至于说他的心学理论,是他的徒子徒孙们帮他添砖加瓦形成体系的。
王阳明的心学是狠人的学问,我总结为三个词:自信、坚韧、斗争。
自信不是靠鼓励出来的,自信是靠经历和觉悟的,他一生很少有顺遂悠闲的时刻,又是得罪大太监,又是面对山贼强盗啥的,这都是“你要我命不如我要你命”的生死时刻,这种时候不自信,就很难赢了。
坚韧也是心学的一大特点,包括明朝后期直至近现代的许多大人物,都或多或少受到阳明心学的启发,不怕输、不认输。
阳明心学不是善人的学问,而是狠人的学问。斗争才是阳明心学的硬核,心学里的斗争既有所谓的天人之斗,也有人际之斗,总之,为了达成目的,可以用上各种手段。
所以,阳明心学,也容易造就一些自大狂、偏执狂,甚至是战争狂人。
假如王阳明看到有一些人打着他的旗号,行某些不义之事时,也会暗暗吃惊:这厮比我当年还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