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江南小满天 ——咏小满古诗词赏析(三) 川 雪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元代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未满,万物可期;小满未满,小得盈满。小满,藏着古人的智慧,透出人生的智慧,也是一年中万物最好的状态——将满未满。 小满时节,江南农村的旖旎风光,在元代诗人元淮的《小满》诗中,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这是元代诗人元淮的一首小满诗。诗人从听觉、视觉角度着笔,描绘出烟雨迷蒙、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首句“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如果说翁卷是写小满时节的乡村场景的话,那么元淮写的则是小满当天的乡村景色。一前一后,相映成趣。 “子规”,杜鹃鸟,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催促农事。子规的鸣叫,细雨的飘洒,形成了一幅情意绵绵的动景。于动景之中,又暗示出农事正忙。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正是麦收时节,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 次句“润逼红绡透客毡”,还是写江南的雨。蒙蒙的细雨,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女孩的红色薄绸里,及为官他乡的诗人的毡帽上。诗人文武双全,身为江西人,一生都在江南闽南为官,对于江南一带风情民俗,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 第三句“映水黄梅多半老”,着眼于小满时节的风物——黄梅。自古以来,吟咏黄梅的诗词,比比皆是,“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辛弃疾《鹧鸪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等。黄梅,成了小满时节的一种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半老”二字,说明黄梅此时还没有成熟。俗语说,小满雨过熟黄梅。要吃到黄梅,最好等到芒种之前。而“半老”一词,显然还有更深的意味,即“半老徐娘,风韵犹存”。走过了人生的春天,到了初夏,可不就是人生半老了。结合诗人的年龄,应该也是人到中年,谁能于此处不作一番感慨呢。半老的岂止是梅子,还有“红绡”与“客毡”啊。但这些惆怅中,等待梅子成熟,又蕴含着新的希望。 末句“邻家蚕熟麦秋天”,写蚕结茧和麦收,这是关系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大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末句,正是写的三候之一的“麦秋至”。 子规、烟雨、黄梅、麦秋,这些有声有色、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景物,使得这首诗读起来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朗朗上口,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这首诗里,流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小满来了,天气渐热,乡野走走,闻闻麦香,无厌于日,却正是人间好时节。 小满时节,天地间渐渐变得丰盈饱满,松影碧绿、落日艳红。明代诗人薛文炳的《闲居杂兴》,生动描绘了小满时节的优美景象,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 最爱江南小满天,樱桃烂熟海鱼鲜。 一声布谷啼残雨,松影半帘山日悬。 这是明代诗人薛文炳的一首小满诗。 “最爱江南小满天,樱桃烂熟海鱼鲜”,这两句是说,最喜爱夏日江南小满时节,樱桃烂熟可品,海鱼新鲜可尝。这是写“小满之美食”。 “最爱”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最爱江南小满天”,爱在何处?爱在美食:一爱樱桃烂熟;二爱海鱼新鲜。“樱桃烂熟海鱼鲜”,将江南的小满写得极其诱惑。 “一声布谷啼残雨,松影半帘山日悬”,这两句是说,刚刚还听见一声声布谷鸟在烟雨中啼鸣,转眼间就已雨过天晴,只见落日悬挂西山,四周好像镀上了一层金色,松树的影子印在半卷窗帘上,深深浅浅的,煞是好看。这是写“小满之美景”。 “最爱江南小满天”,爱在何处?爱在美景:一爱布谷啼雨;二爱半帘山日。“一声布谷”“半帘山日”,将江南的小满写得极其美丽! 诗人通过“樱桃”“海鱼”“布谷”“青山” “松影”“落日”一组景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韵味隽永的小满风物画。整首诗,语言明丽,意境优美,引人入胜,令人身临其境,陶醉不已。 小满时节,愿每个人都珍惜当季美食,多珍惜眼前美景,过好每一天,开心每一天! 清代诗人查慎行的《村家四月词》,描写小满时节蚕已上簇、蚕茧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农家的喜悦之情: 小满初过上簇迟,落山肥茧白于脂。 费他三幼占风色,二月前头蚤卖丝。 这是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的一首描写农家四月蚕桑忙碌的诗作。 小满时节,每个人都在辛勤的劳动着,除了忙于种田稼穑之外,最繁重的工作,就是桑蚕之事了。蚕已上山,结出雪白的茧子,蚕茧又肥又白,像玉脂一样莹润光洁。若缫丝能卖个好价钱,倒不枉费这些天的辛苦了。 首句“小满初过上簇迟”,言小满刚过,蚕才“上簇”,农家觉“迟”,隐隐露出对蚕事的担忧。 后三句写蚕肥茧白,不久即可卖丝,农家喜悦、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言“费他”,见出农民对蚕的感激。 四句诗,通过农家由忧而喜的心理变化,曲尽蚕事对农家的极端重要性,农民生活的不易也包蕴其中,极富含蓄之妙。 清代诗人曹尔堪的《减字木兰花·小满》,道出了小满时节最美的风景: 箨龙抽绿,两部笙黄池上续。猩染蔷薇,雪压酴醾蝶乱飞。 半床弦管,樱笋风光过小满。最忆清娱,钓具茶铛寄五湖。 这是清代词人曹尔堪的一首小满词。 “箨龙抽绿,两部笙黄池上续”,上片一二句是说,小满时节,嫩嫩的竹笋开始发芽变绿,两部吹笙的音乐在池塘上空交替响起。 “笙黄”,可以用一部、两部来形容,比如宋代万俟咏就在《明月照高楼慢》中写道:“万年世代,一部笙簧。夜宴花漏长。”绿色的世界,悠扬的音乐,小满时节似乎成为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猩染蔷薇,雪压酴醾蝶乱飞”,三四句是说,满架的蔷薇仿佛染上了猩红色;荼蘼花开了,又恰似白雪一样美丽,殷勤的蝴蝶在花丛中乱飞。词人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满时节的景物一下子写活了。蔷薇与荼蘼,是静景;蝴蝶乱飞,是动景。一静一动之间,画面就写活了,浅夏也瞬间变得生趣盎然起来。 “半床弦管,樱笋风光过小满”,下片一二句是说,歌吹弹唱间,樱桃与竹笋,风风光光,度过了小满节气。 又是音乐,又是美食,这个小满该有多美好。词人悠闲自得的神态,早已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最忆清娱,钓具茶铛寄五湖”,末两句是说,最让“我”追忆不舍的仍是那一份清淡与欢娱,带着钓鱼的工具与煎茶用的釜,扁舟五湖,寄此一生,岂不快哉! “最忆清娱”四字,一下子就让人想起苏轼的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淡淡的欢愉,也是小满的一种状态。功名利禄,追也追不尽,适可而止,知足常乐,也是小满传递给词人的一种信息。 小满者,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人生当虚怀若谷,一谦自益。小得未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知足之足,常足矣! 祝愿大家都能在小满遇见一个谦虚上进的自己,都能有一份小清欢,不负小满,不负韶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