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御街行《江苏游·唐寅故居文化区‌之唐寅故居》(二)

 珍旎 2025-05-20

  

  

  

  

  

  

江苏游·唐寅故居文化区‌之唐寅故居(二)

文、图/旖旎

桃花坞里寻遗迹。蛱蝶双飞翼。

琢棋博弈影犹存,学圃堂中友集。

六如亭雅,四家雕像,把酒言欢掷。

故居游客多如织。最美风光觅。

白鹅水面舞清姿,红粉佳人络绎。

逃禅仙吏,红尘看破,蘸墨诗笺释。

2025.05.16 

唐寅故居,桃花坞在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宋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吴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直到宋末兵变,连累梅园、章园也废圮不堪。

1507(明正德二年)唐寅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不久桃花庵落成,唐寅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桃花庵歌》,并刻石志庆。后来学圃堂、蛱蝶斋等也先后告成,在此度其轻狂生活。明弘治戊年,解元唐子畏别业,大半荒芜。顺治初年,云间沈明生徙苏得之,构亭台,植树木,有池曰长宁,植荷花,岸夹芙蓉。跨塘做亭曰蓉镜,文恪公荃题额。又有梦墨楼、六如亭、桃花庵。梦墨楼,址在池侧。六如亭,桃花庵在宅旁。时人称为唐家园。

唐寅幼年时父亲经商,生活快乐无忧,16岁时参加秀才考试,中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赶考遭冤狱。遭受刑拷凌辱,被谪往浙江为小吏,终生不能当官,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明正德七年(1512),宁王朱宸濠有谋逆异志,广招名士,以“厚币聘伯虎”。两年后,唐寅应宁王之聘,赴江西南昌。不久,唐寅察觉宁王有谋逆之心。为了全身而退,唐寅佯狂自污,触怒宁王,宁王将其遣送回苏城。唐寅终于逃过一劫。

他家颇富藏书,文徵明曾有诗道:“君家在皋桥,喧阗闹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二壶。”这是唐寅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3l岁时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其绘画 “远攻李唐”、“近交沈周”, 山水、人物、花鸟方面均有建树,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唐寅的山水画,立意高雅,大多表现高人雅士隐遁林泉、飘然尘俗的境况,借以吐露自己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与反抗,与一些纯粹陶情山水的作品有所不同,更富有思想性和超迈旷逸之趣。由于唐寅既有院派的功底,又有文人画家的涵养,所以他的山水作品纤细而秀润,沈郁而奇峭,给人以真实而具体的美感。如《太湖平远图》、《江南农事图》、《春山幽趣图》等,工笔、写意俱佳,雅俗共赏。许多画作都融合了唐寅的千万心事,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情。

他诗词真切平易,不拘成法,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题材以记游和题画为主,特点是情之所至,率意挥洒,有一种天然纯情之趣。从唐寅诗歌可以看出书、画、诗、酒、棋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经历几番人生沉浮,唐寅愈加醉心佛学,遂取《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五十四岁的唐寅英年早逝。临终时,留下了他的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令后人唏嘘不已。可以说,唐寅因桃花坞而快意人生,桃花坞也因唐寅而名扬四方。

故居中的山水池塘、名花异草、亭台楼阁,桃花庵、六如堂、梦墨堂、学圃堂、蛱蝶斋、琢棋轩,明四家雕像、曲折长廊,无一不让人想象一代风流才子的万种风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