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鸿儒•2025年||白孔雀“孔雀云巅杯”第四届全国诗歌大赛

 白孔雀诗刊 2025-05-20 发布于陕西



”孔雀云巅杯“
【作者简介】

王鸿儒,男,75年8月出生,四川邛崃人,大学文化。94年12月入伍,99年7月于某军校毕业,少校军衔,2011年11月转业安置回邛崃某政府部门工作。勤于写作、词曲、诗词创作。曾于青年诗人、中国诗歌网、长江诗歌、大家文学发表诗作多篇,曾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玉兰杯”新创文学网络电视大赛2022年最受欢迎十大作家奖,第七届李清照诗词大赛金奖。

心中永恒驻守的,家的天缘与明灯

家,似乎我们都懂得,却玄而未决,自是内心最柔软部份,
无论天涯海角,地老天荒,一种坚毅意志,守候深怀于心,
浪迹四海归途,乡音未改鬓毛霜白,身形佝偻没齿难忘云梦,
每一次探索寻觅,妈妈怀抱呢喃梦呓,父亲脊梁挺立的荫凉。

孤独怀想、失意铭刻、飘泊惦念,是梦中灵魂靠港柔情直砥,
二十四小时相思,四季轮回变幻心路,是家的概念切切怀悟,
一次次深情呼唤呐喊,低头蓦然回首间,那盏明灯洞开心门,
顷刻顿首,血脉与灵魂交融编织外套,包裹生命最闪亮颜色。

小时候,墙角边,竹林中,小溪里,铺垫串串温馨趣意印记,
夕阳西下无边惆怅,心自惦念,慈母柔怀父亲叮嘱烙下印痕,
徘徊叛离,未及回首,征途步履滋长新的疲惫,作缚困茧,
年复一年轮回,加剧梦中思乡情节,旋转叩开心门关口,
穿越宇宙光年,驾驭时空维度,回归尘世幻像中筑就新巢。

过家家、走亲戚、回故乡、看父母,丝丝点点叩击弦外之音,
爱心串成圆,手足比肩,萦绕美丽城堡,众多元素荟萃情愫,
于心口中,襟怀里,脑海际遇,那一抹红韵闪烁中国结征象,
家园、故土、天下,我们注定凝聚成一盘棋局,跳跃挥舞,
风云起,乡愁童真时光穿越激昂,泛陈阵阵心房颤动波纹。

年纪大了,眼光模糊了,气血衰弱了,更清晰迸发童真澎湃,
日常琐碎,点滴人间烟火气,衣食住行永不离去水乳渊源,
离开,却从不曾远走,循环圈绕初始原点,靠近融汇于一体,
似那风筝牵引的线,量子纠缠定数,永恒奏鸣一支和谐交响。

家是水做的,晶莹剔透、无形万形,用甘霖滋养生命光环,
不仅血缘纽带,更执着相濡以沫耳鬓厮磨,心灵激碰火花;
家,亲人,亲情,酝酿发酵浓郁诗画章节,憧憬夙愿美图案,
你心的家,我心的家,天下大国家,根脉承续乡愿诚挚天缘。

家的圆点撑起无边功勋征程,平缓节律协奏生命赞歌悠远,
家是一种承载托举、安适与维系,命运辗转张驰怀抱天网,
正于征途的,家中闲赋的,家门徘徊的,挥散不去维层想像,
家的温馨,家的休憩,家的安逸,都即爱心兜底问天求索,
家门进出张驰,向五湖四海,历海枯石烂,一直呼唤你乳名。

家中新燕记得,桂花树影呈现,弄堂天井仰视,恒远心悸动,
无论位高权重,得失宠辱,富贵贫穷,血肉垒叠迷你城堡,
从不曾消散儿时记忆,四海为家安定心锁,永恒流连光辉;
仙缘有度,美与爱的演绎,血脉根缘认同,生死相依眷恋,
家谱系诗画锦书,弹拨协奏交响,排比抒情修辞,凡人仙歌。

家不用看见,家不挂在嘴边,是灵魂脑海深处生命原真皈依,
仁孝礼仪,兄弟手足,五千文化熏陶中华家天下尊崇情怀,
人伦血缘,家长里短,千万年时光砥砺,凝成血浓于水宿命;
家里那盏北斗明灯,迷离徘徊乾坤定力,最厚实安稳泰山,
是希冀、是梦圆、是呵护、是守候,每个细胞维系躯体骨骼,
家脉赓续,古往今来渊远厚重根源,开合人间宏大命运史诗。




《白孔雀詩選》

◉《白孔雀》诗刊的意义

     挖掘民间好诗,激励创作激情,活跃、引领、倡导、拓展诗歌文艺的璀璨。     人这一生,能永存的不是钱财、地位、权利、名气,而是那些有用的,发着光的文字!

◉编前按 

窦明俊(南京)

         当我准备提笔准备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白孔雀》诗刊社长张小兰让我写这段序言的殷殷嘱托,对于一个诗爱者来说,的确让我感到诚惶诚恐。  

        我们知道诗歌作为一种文字的形式存在,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样《白孔雀》诗刊的存在也是如此。     

       秉承“心态、名利、欲望”归零以及倡导“直面生活、情感抒写”是我初识《白孔雀》的真实感受。《白孔雀》诗刊作为纯公益性民刊却能够真实地还原民间诗歌的面貌和特征,也如实地反应了诗歌的走势,在这一点上真的很不容易。

 诗歌是 “语言的钻石”,诗歌也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的苦难和欢乐,或爱情的咏叹、或人生的感慨、或希望的遥寄、或梦想、或尊严、或美丽等等我们都可以在《白孔雀》诗刊中能够得到体验亦或释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对于诗歌,我一向怀着崇敬的心情。而对于民间诗报刊,我从九十年代开始接触并给予了很深的感情。如广西的《扬子鳄》《自行车》南京的《实验诗报》《他们》江西的《二十一世纪》山东的《新古典》《太阳诗报》等等都具备了相当的深度以及艺术价值,当今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诗人都从那里留下痕迹。所以民刊在包容的过程中一直也在努力地探索着,这也是许多官方刊物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的那些具有质感和美学的语言也会让我们忍不住拍案叫绝。     

 曾几何时,诗歌开始远离读者,成为与读者距离较远的一种文体。诚然《白孔雀》诗刊如同诗歌一样年轻,但砥砺前行的《白孔雀》依然秉持初衷,为诗歌爱好者搭建一个最为纯粹而又最为美好的精神平台。《白孔雀》诗刊所承担的也是一份社会责任,它让许多诗歌爱好者有了自己的一个平台,这也是我最为感动的。“懿”首好诗、“同题精优选”、“重磅诗人”、“花翎诗人”等等无不体现了创刊者的良苦用心和担当。  

        综上所述之外《白孔雀》诗刊也正在不断地而且很努力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言如苗叶,声如花朵”,我也自始至终地相信众多的诗歌爱好者都能够从《白孔雀》诗刊领略到诗歌的特有魅力以及艺术的熏陶。  最后祝《白孔雀》诗刊越办越好。



《白孔雀》诗刊社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