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知道“不涨就是亏”,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入坑投名画、玩古董?只看百倍收益案例+侥幸心理

 思维观察员 2025-05-20 发布于广东

“1.2亿!还是美元,蒙克的《呐喊》上了热搜!”评论区一片沸腾:“买画比买房赚多了!”  

但没人告诉你:3年前有个北京老哥,咬牙花80万买了幅“当代潜力股”,现在挂闲鱼5折都没人要——艺术品的暴富神话,专治中产不服。  

很多时候,所谓的艺术品投资,还不如存余额宝来的多。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54年狂赚2480倍?可是,经济学家扒了最近300年的数据:

1652年至今的名画平均年收益仅1%,跑输国债,连余额宝都能吊打它!

艺术品的暴富神话,不过是资本编给中产的“创富童话”。  

如果你家客厅挂着一幅毕加索,但每年收益只有1%——你是卖画换钱,还是留着发朋友圈装X?

------------

天价拍卖的“隐形刺客”:手续费吃掉两辆大劳!

《呐喊》1.2亿成交?实际到卖家手里只有1.07亿——1300万手续费,够在杭州全款买套房!  

拍卖行赚佣金,媒体赚流量,只有投资艺术品的那个人,赚了个“热搜围观群众”的寂寞。  

更扎心的是:“天价”都是炒出来的! 某艺术家一幅画拍出500万,藏家们立马跟风涨价——结果99%的画,最后在仓库吃灰。

猜猜蒙克《呐喊》里的人在喊什么?“快跑!这画要跌!”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非常看好艺术品投资,挤破头的要弄名画,要收藏顶级艺术品,难道他们不怕亏吗?

------------ 

明白的,还继续入局的,那一定抱有侥幸心理;不明白的,愣往里面挤的,大部分只看到“它很赚钱”——拍卖行就是想让你这样想。

99%的投资失败者,不配上新闻。

媒体狂吹梵高《静物》5年涨5倍,却绝口不提《床单上的墨迹》血亏2万马克——失败者的眼泪,从来不是流量密码。

你看到的“能很多倍的赚”,不过是受益方——拍卖行、卖家等——想让你看到的“幸存者名单”。  

当代艺术更坑!2008年短暂暴涨后,90%的作品价格腰斩。当时以为在抄底的,最后都发现是在填坑。

你以为自己在投资艺术?不,你只是资本游戏里的“韭菜标本”。

------------

唯一稳赚不赔的艺术品投资秘诀只有一个:买你中意的!

20世纪60年代,数学家甘特·萨克斯为安慰冷门画家安迪·沃霍尔,随手买了几幅画——如今这些画价值连城。  

用投资的眼光看艺术,输多赢少;用热爱的眼光选艺术,稳赚不赔。

投资最怕掉进“顶级艺术品”陷阱, 拍卖行说“只买顶级作品”,但“顶级”标准就是谁贵谁有理,谁掏得钱多谁大爷……毕竟拍卖行会赚得更多,赚的就是你的。

如果下次再刷到艺术品,倘若兜里有钱正想投资,建议默念三遍:  

不跟风,不焦虑,不交智商税。  

毕竟,真正的艺术自由只有一种——买得起,更卖得掉。目标是做自己生活的“收藏夹”,而不是热搜里的“幸运儿”。

要预防被此类宣传和极少数成功案例扰乱心智,而做出错误选择造经济大损失,就需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成为一个理性的、能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人。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