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嗣同之妻:丈夫死后,她两度自杀,公公哭求劝慰,她独自撑起谭家,养育孩子,终身未再嫁

 冬不拉拉 2025-05-20 发布于安徽

图片

1865年,李闰出生于长沙望城书香门第,父亲李篁仙是咸丰六年进士,与谭嗣同父亲谭继洵为同僚。两家早定婚约,1883年,18岁的李闰与17岁的谭嗣同结为连理。

虽为父母之命,二人却志趣相投,婚后常以诗文唱和。

谭嗣同赞她「养亲抚侄赖君贤」,李闰则以「半潭秋水一房山」回应,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

谭嗣同反对纳妾,提倡男女平权,李闰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事业伙伴。

1897年,她带头走上街头宣传「天足运动」,甚至让家中仆妇赤足示人,破除缠足陋习;次年,她与康广仁之妻创办中国女学会及近代首份女性刊物《女学报》,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898年戊戌政变,谭嗣同拒绝逃亡,慨然赴死。

消息传来时,李闰正随家眷南归。

悲痛欲绝的她两度自杀。先跳江被救,后以匕首刺颈,血溅当场。公公谭继洵含泪劝慰:「青史留名者非我,乃汝夫!」

谭嗣同的绝笔信中写道:「生生世世,同住莲花」,李闰则以「忍死须臾」自号「臾生」,将余生献给未竟的理想。

失去丈夫的李闰,面对的不仅是精神创伤,还有家族的重担。

谭家因变法被抄没,她变卖首饰、改建宅院为客栈,艰难维持生计。

她亲自下厨,给赶考的书生多添半勺辣酱,给穷苦脚夫减三文房钱,用卑微的营生守护着谭家最后的尊严。

谭嗣同死后,李闰肩负起抚养继子谭传炜的责任。

谭传炜是谭嗣同兄长谭嗣襄之子,过继后李闰视若己出,对其教育极为严格。

她常对谭传炜说:「你父亲的血不能白流,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谭传炜后来成为谭家主要后人。

1912年,李闰捐出部分家产,与刘善涵一道创立浏阳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出任名誉校长。

她亲自参与校务管理,每天到校指导工作,深夜还到学生寝室巡视。

学校开设国文、算术、家政等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女性人才,如老革命家黄定慧、中共第一位女县长邵振维等。

此外,李闰还设立育婴局,收养弃婴,救助贫困女子。

她规定:赤贫的婴儿送局代养;次贫的或部分代养,或予补助;较贫的略予补助。她常说:“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不能让他们因贫穷而被抛弃。”

晚年的李闰,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办学和慈善,自己却过着清苦的生活,穿布衣布履,吃粗茶淡饭。她卧室的墙上悬挂着谭嗣同的画像,对丈夫的思念陪伴她度过了二十多年孤独的时光。

每逢月之朔望,李闰便将怀念丈夫的诗句写在纸钱上,用纸钱裹住插发的竹簪,到谭嗣同祠中就着烛火慢慢焚化。

她在《悼亡》诗写道:「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字字血泪,道尽了对亡夫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925年,李闰病逝于浏阳谭氏大夫第,享年60岁。

康有为、梁启超联名敬送匾额「巾帼完人」,这是对她一生的最高褒奖。她安葬在谭嗣同墓地的后方,如生前一样,默默地站在丈夫身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