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志愿军第26军78师233团第3营及第234团的1个连,奉命接防了西方山和斗流峰阵地。时任233团3营8连卫生员的刘钦,在此时跟随队伍进入阵地,开始了坚守阵地前的准备工作。 惨烈一战,卫生员立大功但就在此时,美军却突然发起了猛烈反扑。美军集结了一个团的兵力,对西方山和斗流峰阵地发起猛攻,还搭配了飞机大炮的轰炸,坦克更是直接投入了20余辆。美军此次猛烈反扑的过程中,我军奋力反击,在兵力和火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美军展开了惨烈一战。 彼时,随着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其实我军与美军之间其实已经处于一种僵持状态。我军因为武器装备和补给线的问题,已经很难打过三七线,但美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想要突破三八线也是痴人说梦。 在此期间,志愿军与美军之间的交锋,虽然没有大规模战役,但摩擦始终没断。侦察兵之间的战斗日趋激烈,志愿军频繁在前线取得战果,击毙和俘虏敌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对于整个大局而言无关痛痒,若想更加稳固的防御美军随时发起的攻势,抢占重要制高点成为重中之重。 而西方山阵地在一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军眼中的军事要地。美军为何对西方山如此重视?因为西方山阵地对于平康地区十分重要。平康地区一马平川,极其适合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但美军若想顺利北犯,自然要掌握住西方山阵地,否则西方山将成为美军北犯的巨大障碍。 事实上,美军此前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直接派兵掌控了西方山和斗流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战争中,美军将在平康地区掌握主动权。面对如此不利局面,我军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遂派兵于9月初对西方山阵地发起突袭,准备抢占西方山一带的阵地后,彻底改变平康地区的防御姿态。 美军当时守在此地前沿的兵力为2个连和1个火器排,而我军发起迅猛进攻的兵力多达8个连,其中包含了野炮、榴弹炮和战防炮部队。美军反应不及,抵挡不住,很快就被我军攻占了一处支撑点,并以此支撑点为基础,持续扩大战果,最终成功拿下西方山一带阵地,在平康地区建立了防御优势。 我军实现了军事目标,意味着美军陷入了不利境地,这也是美军集结重兵急着反扑的重要原因。刘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随着8连进入了西方山阵地。由于当时8连刚刚进入阵地,尚且没有完全站稳脚跟,没等我军构建防御工事时,美军的炮火就覆盖了阵地。 这场战斗一开始,双方就进入了激烈的争夺战中,阵地反复冲击,伤亡数量猛增。8连在一次战斗中,接到了夺取431.8高地的任务,这种阵地反复易手成为常态,战况也进入了白热化。结果,在这场激战中发生了意外,8连连长在率部进攻期间不幸中弹牺牲。 连长在冲锋中牺牲,这个情况对我军其实非常不利,因为连长是该的军事指挥员,一旦倒下去就会失去指挥。往往在这个时候,按照我军惯例应该由下级指挥官接过指挥权。虽然也有战斗到最后时刻,由战士接管指挥权的情况,但8连当时冲锋期间尚未到这种程度。 不过,在连长牺牲以后,时任该连卫生员的刘钦,却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接手了连长的指挥权以后,迅速稳住了进攻节奏,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表现突出,率领8连顺利攻下阵地。不仅如此,8连攻下阵地以后,刘钦还继续指挥接下来的防御战,成功打退了美军四次猛烈反扑。 他为何能接手指挥权?卫生员接手连长的指挥权,这种情况在我军的战史中也实属罕见,当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连队里的指战员们又为何会对一个卫生员如此拥护和信任?笔者翻阅相关资料发现,刘钦确实是8连卫生员身份,但他在8连指战员心中的地位却不低,这与他此前的作战经历有很大关系。 刘钦是山东人,日本投降之前的半年时间左右加入我军,此后随军参与了整个解放战争。刘钦在从军生涯中,成长为一名卫生员,但这并没有影响刘钦在军中立功。在那个战争年代,受伤的情况成为军中常态,卫生员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刘钦的医术非常好,每次都能够及时的正确治疗伤员,在他手中得到救治的伤员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了。也正因为如此,刘钦在军中逐渐小有名气,后来更是凭借过硬的本领获得荣誉,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还受邀出席了英模大会。 抗美援朝爆发数个月以后,刘钦随军入朝作战,担任8连卫生员。我军当时的作战条件很差,运输条件也不理想,朝鲜那边的战况虽然很紧急,但志愿军入朝以后的行军基本就要靠走,很多年轻战士的脚底板都磨出了血泡。 1951年3月的朝鲜冰天雪地,行军艰难,补给困难,饥寒交迫中脚出现血泡,很容易出现冻伤。刘钦身为卫生员,很早就意识到这件事的问题严重性,每次听说哪个战士脚上出了血泡,总是不辞辛苦的来回奔波,第一时间替战士妥善处理。 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在我军普遍因为行军问题出现减员的大环境下,刘钦所在的8连脱颖而出,成为唯一没有非战斗减员的连队。因此,大家对刘钦十分感激,对他更十分信任,刘钦也因此荣获二等功。 不仅如此,刘钦此后在惨烈的国杞峰阻击战中,表现更为突出。这一战8连战损严重,打到最后就剩下十多个人,好在坚持到增援部队来换防。此时的8连已经弹尽粮绝,换下阵地没有任何问题,但刘钦将伤员妥善处理送下去后,却有坚持折返回来,继续参与后续部队作战的救治工作中。 就这样,随着战斗的惨烈程度不断攀升,换防部队一批接着一批,等到作战结束时整整换了6支连队。而刘钦就这样一直坚守在阵地上不下火线,救治了重伤员43人,轻伤员已经记不清多少了。战后,6支连队同时为刘钦请功,刘钦因此再次荣获二等功,赢得了将士们的尊重。 就因为刘钦此前的英勇表现,这才能在关键时刻以卫生员的身份接过8连连长的指挥权,并没有辜负全连将士的期望,再次率领大家创造奇迹。这一次,刘钦荣获特等功 ,堪称志愿军最强卫生员!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革命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