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 (距今2430万年至1600万年)期间,青藏高原地区不断隆升,气候反复交替,高原中部某盆地植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替。图4示意该盆地某古湖泊周围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的植被分布和演替模式。据此完成7~9题。 7.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时期,湖泊周围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岩性 8.与其它阶段相比,阶段Ⅱ时期气候更加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9.若仅考虑青藏高原不断隆升过程对植被生存的影响,最先消失的是 A.针叶林 B.落叶林 C.灌木林 D.草原 参考答案:7.C 8.A 9.B 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气候变化与植被演替为素材创设情境,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植被演替、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等知识点,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地理关键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7.本小题考查湖泊周围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可用排除法解题。首先排除D选项,因为材料中没有岩性相关信息,且岩性与草原分布面积大小关系不大。再排除A选项,图示时期青藏高原不断隆升,随着海拔升高,太阳辐射很可能是逐渐增强的,但是草原面积大小却反复变化,所以可以排除光照因素。再排除B选项,不管热量是否充足,较干旱的地区都有可能以草原植被为主。所以,影响草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所以,C选项正确。 8.本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植被分布的变化判断不同时期的气候特征,主要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首先判断冷暖,可根据落叶林分布上限来判断。阶段Ⅱ时期,(温带)落叶林分布上限最高,所以气候最温暖。再判断干湿,第7题已经知道影响草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一般来说,草原是较干旱地区的代表植被。相较于其它阶段,阶段Ⅱ时期草原面积最大,所以气候最干旱。所以与其它阶段相比,阶段Ⅱ时期气候更加暖干。A选项正确。 9.本小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仅考虑青藏高原不断隆升过程对植被生存的影响,随着青藏高原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冷。结合第8题及上图,气候越冷,(温带)落叶林分布上限越低,所以青藏高原上升到一定高度,落叶林最先消失。B选项正确。(亚寒带)针叶林是比较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的,A选项错误。灌木林对环境的冷暖干湿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C选项错误。现在青藏高原已经隆升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其代表植被是高寒草原及草甸,D选项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