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译所 |时殷弘:《遏制战略》——美国国家大战略研究的经典之作

 老王abcd 2025-05-20


2025年03期


《遏制战略》——美国国家大战略研究的经典之作



时殷弘  
图片
《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本)
      时殷弘,国际政治学者,国际战略家,美国问题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二级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新趋势·新格局·新规范》等书,译有《遏制战略》《马基雅维里主义》《战争论》等书。
(本文为《遏制战略》译者时殷弘老师参加该书新书发布会时所作发言的整理稿
图片

时殷弘


作为《遏制战略》的译者,我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与大家讨论这本书。

美国在冷战时代有其国家大战略,这国家大战略始终以遏制观念为主要基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遏制战略。但是遏制战略本身有着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政治/战略环境中、由不同战略领导主导的种种基本形态,构成一个非常重大的主题。同时,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也是关于战略和战略史本身的重大的主题。

就这个主题而言,很遗憾曾经有很长时间,一直缺乏一部在历史学和战略研究双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战略史意义上堪称卓越的专著,这种情况直到1982年才结束。这一年,非常杰出的外交史家、战略思想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出版了《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这部书一出现就受到众多研究者、众多读者的高度称赞,为什么?最主要是它有战略史的非常突出的特征——连贯、统一、深入。它考察了从罗斯福暮年到吉米·卡特总统为止的各届美国政府的对苏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因而很快被广泛认为是一部有经典水平的战略史专著,为大战略理论做了重要的思想贡献。

此后到2005年,冷战早已结束,这时加迪斯教授已经到了耶鲁大学担任历史系讲座教授。他这时出版了这本书的增订本,从他的视野给了战后美国大战略一个完整的透视。他不仅使用了这部书1982年首版问世以后公开的新史料,而且将考察范围扩展到里根政府的冷战终极战略,因此这本书的副题也顺理成章地改为冷战期间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

这足够说明他写这部书的视野和方法,是战略史方法或者战略史路径。这首先是经典的历史学路径,而不是科学方法的路径,也就是说不是被许多人迷信和滥用的所谓科学方法的路径。

科学方法的路径可以称之为实证审视和分析,它最显著或最表面特征是搜集尽可能精确和尽可能众多的统计数字,使用颇具匠心和令一般人很费脑筋的主题模式。它最内在的特征是简化主义,依据众多带有数学精确性的实证事实或数据,经过看起来似乎难以质疑的逻辑过程,将非常复杂的待发现的秘密简化为一个体系,内部有简明扼要论点的体系。

这样的科学方式、这样实证分析有它的长处,能够揭示在比较简单、比较狭小的现象系统内用这方法能够揭示的某些要素和机理。同时,在某种意义上,特别从18世纪以来,我们生活在科学时代,你的论说在形式不科学就卖不出去,因而它能够使很多听众和读者信服这形式,以致大体上仅凭此就信服其实质性内涵,否则他们就不相信或不很相信。

然而,问题就在这简化中。人世间事兼具高度的复杂性质和固有的伦理性质,从来不那么清晰利落,也从来不那么轻而易举地可被掌握。所以,经过实证方式得出的研究成果,即使有些结论是不可怀疑的,但是信奉经典思想方式的人总是怀疑它只揭示了边际性而非本质性的秘密。

经典方法和所谓科学方法的关键区别在于,经典方法认为这个世界非常复杂、非常能动,而且有着除了哲学方法之外就不能对待的那些基本的道德伦理问题。相反,科学方法基本上是相信这个世界简单、容易观察,容易透视。所以从长远来说,只要是相信经验的人,只要相信人世间事往往很不容易的人,就天然地怀疑在人类事务领域中被运用的所谓科学。

图片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约翰·加迪斯是美国历史学家、美国战略思想家中间就此大问题写论文和发表议论最多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强调科学方法虽然有它固有的价值,但是在处理庞大和非常复杂的人类现象系统时,基本上是不大可依靠的。加迪斯认为,在揭示和理解遏制战略方面,历史是一个比理论更好的指南。他特别亲近也特别推崇的美国的政治思想家、战略思想家乔治·凯南就是相信经典方式,而且有着深厚的经典哲理、历史和其他学问的功底。

加迪斯的路径是经典的战略思维路径,也就是说他的思想方法是经典的历史路径加经典的战略路径。什么叫战略?战略广而言之就是行事方略或者成事之道。不过这里的是指相对困难复杂的目的,特别是政治目的,加上旨在实现它们的内在连贯和系统的实践。但在西方观念史上战略史源于战争指挥或备战操作,大致直到二战为止都只用来谈论战争和备战。有一点必须说明,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备战?一般而言,不过是强度最高的政治。因此它具有高强度政治活动共有的某些性质和机理,同时特别强烈地体现其共性。

原来狭义的战略在现当代逐渐升化为更高层次上的大战略,后者需要把握手段和大目标之间经过深思熟虑的关系,由此综合地认识、动员、协调和使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类手段。这构成人类政治思想实践中非常悠久的传统。

就其现代理论形态而言,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大概可以算一部最具影响的大战略著作。《战争论》将战争应当从属于政治或政策这一根本观念,加上偶然性、不确定性的巨大作用以及战略的功能,明确引进大战略思想领域。但是作为一个单独和自觉领域,对大战略的真正学问性探究,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才出现。

1982年加迪斯出版的《遏制战略》和他2005年经过扩充的现在这部《遏制战略》(增订本),是大战略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经典性的组成部分。也是大战略理论思想树立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我是搞研究美国外交史出身的,我自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体会到这部书与所有其他大战略经典著作相比,有其最突出甚至最独特的长处,那就是它特别好地展示了如下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战略逻辑和战略理论,只要是略微复杂的,一般而言只能依靠对具体时间和环境中战略行为的具体考察得到,也就是说只能依靠具体的历史考察得到,而抽象的理论思维和推理在这方面所能成就的颇为有限。

图片
《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本)英文版封面

这就像克劳塞维茨自己讲的,理论上战略很简单,但是一到具体的实践、一旦面临非常复杂能动的具体环境、一旦面临非常复杂、具体和困难的战略任务,就变得几乎无限困难。在这部书里,加迪斯能够揭示众多具体的、细微的机理或大战略逻辑,就是因为他既是一流的战略思想家,也是一流的历史学家。这部书大概比任何大战略史书更能证明,越是复杂的大战略理论性机理就越有赖于真正的历史学术研究来揭示。一般的人写不出这样的书,大战略理论家大都写不出这样的书,因为大战略理论家大都不是真正的历史学家,而很多真正的历史学家也写不出这部书,因为没有自觉和强烈的战略意识。这本书特别是在1982年时相当难能可贵,甚至在今天也大致如此。

下面来讲一讲战略的精髓问题。对战略的精髓问题讲得最好最早的就是克劳塞维茨。但是克劳塞维茨毕竟在19世纪30年代就去世了,而且他是那个时候的德国人,因而他的思考方式、至少表述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德国哲学的特点;同时,他跟加迪斯相比,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远得多。所以就此而言,我们如果要理解战略的精髓,就既要读克劳塞维茨的书,又要读当代杰出的战略思想家和战略史家的书。在其中,我相信加迪斯这部书是少有的精品。

值得提到,就在这部扩充版的《遏制战略》出版那一年,加迪斯发表了一个很好的演讲,其中相当有创见地指出大战略领导素质至少包括五项。第一项,全方位的广阔视野和实际上基于丰富经验的优秀的直觉。第二项,树立大战略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追求之所需的精神勇气。从这头两项可以看到,战略和大战略问题远不止是智力问题,它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是情感力的问题,用中国话来讲,智商高不足为奇,要情商高、智商也高,才有可能真正进行有效的战略透视和战略操作。第三项,对未经预料的戏剧形势变动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如果将这项对应当今世界,就会看到人们如此需要,同时也如此缺乏这么一种素质,即能够对未经预料的大变做出迅速和适当的反应。第四项,能够做出大战略所需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号召。如果你想想罗斯福,想想林肯总统,做大战略需要道德判断和道德号召,需要为有基于信仰的举旗倡议。第五项,大战略需要大语言,需要能打动公众和感染人心的雄辩才能。

基于第一项全方位的广阔视野和实际上基于丰富经验的优秀的直觉,加迪斯卓越甚至近乎独一无二地指出,大战略思维素质要求一种特殊的教育,与现当代大多数学院教育大相径庭的大战略式的教育。大战略式的教育这个问题的提出,加迪斯可谓第一人。战略思想家是创造性、批判性和思路宽广的宏观思考者,因此需要有相应的特殊的素质,也就是长于剖析现状,把握总体格局,辨识事态之间的大联系,产生有想象力的行动选择和构筑战略性的观念。这样的素质要求有与现当代学院教育不一样的教育,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拓展受教育者的眼界和知识广度,帮助形成大战略思维方式,而且为之注入真正的探索精神。

图片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军事家,《战争论》作者

最早提出这种灼见的是克劳塞维茨,大战略思想的现代祖师爷。克劳塞维茨第一个指出,在理论的基本功能当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教育功能。别以为理论是最高级的东西,其实它是最简单的东西,是ABC,有理论远远不够。教育功能在于,学生相对而言没有经验,要帮助学生尽早启动,就需要将已有的经验变成理论、变成简单的东西,这样就容易让他初步有所把握,相当于有一个起跑器。理论就起这个教育功能,是起跑器,起跑以后理论就没有多大用了,要凭自己的经验、积累、体会、反思等等,进行永无止境的在自主实践中的学习。

我们要用这样的思想方法来看这本书。我们知道有几条简单的机理远远不够,我们要熟悉历史、熟悉环境,同时要有战略意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平凡,但如果你有战略意识的话,就能够比较准确、快捷地知道怎么来做事情、怎么来做非常复杂的事情。这是读这本书可以得到的,当然也需要从较高层次去领悟。

我最想强调,战略是行事之道。当然,这个是指复杂的任务系统,而不是非常简单的。这需要两种处理路径:第一,要实践;第二,在实践中要有提取机理、提取经验教训、提取基本教益的强烈的意识。这个过程反复循环,就能使人在战略之道上走得比较远、走得比较成功。走得成功不等于没有波折,甚至一定要有非常大的波折。关键是在于不管从成功之中,还是从挫折之中,都要提取能够指引未来实践的某些经验教训,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世界上相对来说比较成功。 


图片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本)

(国际关系史名著译丛)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著

时殷弘 译

  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出版

内容提要

前后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国竞争之一。自“冷战总设计师”乔治·凯南首次缔造遏制战略以来,它成为了冷战中历届美国政府处理美苏竞争的指导性战略。并且,保罗·尼采、艾森豪威尔、基辛格等杰出的大战略家在不断赋予“遏制战略”新的内涵和手段。这一嬗变过程在冷战史学巨擘约翰·加迪斯的代表作《遏制战略》中得到了全面透彻且视角独到的分析。
该书视野宏大,是一部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并且在大战略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建树。加迪斯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对遏制战略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历史研究揭示了“新面貌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缓和战略”等各种不同版本的遏制战略的实施效果及优劣。
1982年,本书第一版问世。2005年该书出版增订版,补充了第一版中缺失的遏制战略在冷战末期的重要发展。

作者简介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耶学罗伯特·A.拉韦特军事与海军史讲座教授,是当前最享有盛誉的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研究家之一,曾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其著作曾获包括班克罗夫特奖、普利策奖在内的众多奖项,代表作有《遏制战略》《乔治·凯南》《长和平》《冷战新史》等。

专家推荐

“1982年加迪斯出版的《遏制战略》和他2005年经过扩充的现在这部《遏制战略》(增订本),是大战略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经典性的组成部分。也是大战略理论思想树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
“为什么这本书是经典著作。因为它具有大思路,这个大思路是大战略的思路。它不是一般历史著作,我也看了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但是像加迪斯这样具有大思路的历史著作并不多……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用乔治·凯南的“遏制”这个概念,把战后一直到冷战结束这几十年里美国对外战略给串在一起了,我没有看到这么来写战后美国战略变迁的第二本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
“对于史学家来说,加迪斯非常强的一方面在于具有很强的框架感和逻辑性,有大的问题、大的想法;对于政治学家来说,他有非常强的史学的基础。这本书所做的战略研究像时殷弘老师所说的,是踏踏实实坐在一个具体时空里,在这里面来看怎么应对,而不是几条抽象的战略原则。这也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铁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好书房 | 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本)

新书坊 | 《构建和平:缔造欧洲解决方案,1945—1963》(国际关系史名著译丛)

新书坊 | 保罗·M.肯尼迪:《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国际关系史名著译丛)

新书坊 | 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与冷战》

图片谢谢观赏

图片图片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