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导演出生于1923年11月21日,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他与时代同行的家国情怀和执着追求开启了新中国电影艺术的一代新风,他留给中国电影的艺术成就至今仍闪闪发光。谨以多年前写的此文,纪念这位思想深邃、为人亲和的电影艺术大师。 2002年,我有幸再次接待陪同谢晋导演,参加纪念电影《芙蓉镇》拍摄16周年暨“重返芙蓉镇”活动,在永顺王村、吉首、凤凰考察3天,此行加深了我对谢导的认识。 ▲ 谢晋导演参加“重返芙蓉镇”活动,与时任湘西州委书记彭对喜(左)、州长武吉海(右)合影 ▲ 谢晋(前排左五)、姜文(前排左三)等《芙蓉镇》剧组人员重返芙蓉镇时,受到湘西州永顺县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86年,我曾陪同电影《芙蓉镇》摄制组的谢晋、刘晓庆、姜文等在吉首矮寨吉斗苗寨做客,然后驱车吉首参加州民族影剧院举行的《芙蓉镇》首映式。初次接触感觉剧组演职人员对谢导很敬重,谢导谈吐幽默大气,执导很有凝聚力。当年谢导63岁,待人接物思维敏捷,这次重返湘西已近八旬,步履矫健仍不减当年。 ▲ 谢晋导演行走在当年拍片的芙蓉镇青石板街上,感到格外亲切(前排左一:彭对喜;左二:谢晋;左三:武吉海;二排左二:梁秋松;左三:时任永顺县委书记孙剑霖) ▲ 谢导在芙蓉镇群众欢迎集会上动情地说,拍电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谢导爱喝酒,他说身体好是靠喝酒撑着。谢导告诉我们,他喝酒一直很厉害,访问日本时因放开喝酒被日本朋友称为“茅台大王”。他说湘西出好酒,当年拍《芙蓉镇》时就开怀畅饮湘泉酒。当时他教青年演员姜文、刘利年,既教拍戏,又教喝酒,说喝酒才有戏。这次谢导参观湘泉集团和在凤凰民居做客时,多次称赞酒鬼酒味道纯正,凤凰米酒好喝。他讲,你们问我身体好(为何好)的诀窍,我就是喝酒。健康要无为而治,这是周谷城老先生的思想。周老认为该抽烟的抽烟,该喝酒的喝酒,自己感觉舒服就可以,不要人为破坏身体平衡。谢导还说,当然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心胸宽阔,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我一不做害党害国害民的事,二不出卖朋友,晚上睡得踏实。“文革”中我认识的一些害人的人头发很快白了,先我走了,害人就睡不安稳,当然要折寿。谢导认为工作的计划性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要,他一年中有哪几件大事,近期有什么重要的事,都是事先计划。他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将当天要做的事写在香烟纸上,早上脑子清楚时做重要的,白天拍戏,晚上补午睡,醒后看报刊杂志。他60岁后坚持晚餐喝杂粮煮的稀饭,不吃硬饭。夏衍老告诉他喝稀饭养胃。谢导认为他身体保养得比较好,心情、计划很重要,但喝酒也是一个因素。 谢导非常关注民俗文化的保护。他回忆当年选《芙蓉镇》外景是从湘南一路按地毯式搜索选过来的,到了王村感觉特好。当时王村古镇不大,还有“文革”时期留下的标语,有古石板街,土家吊脚楼也原汁原味,且民风淳朴,适合拍摄《芙蓉镇》中的“文革”场景。这次重返王村,他对当年批斗秦书田、胡玉英广场旁新建的几栋现代建筑很不满意。他说,现在摄影机不能转拍了,你搞现代化的东西搞不过人家,你搞现代化建筑人家就不会来拍戏了,老外也不喜欢这个。当永顺县领导告诉他准备作拆除整治时,他连连说好。他说要告诉老百姓,不整治游客会越来越少,会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收入。谢导在德夯苗寨参加篝火晚会和到凤凰黄丝桥古城参观时,一再告诫我们,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湘西旅游要突出民族特色,靠这个赚钱。在凤凰古城田兴恕将军老宅就餐时,他和姜文、郑在石、刘利年老师连连称赞当地的社饭、枞菌、腊肉、血粑等乡土菜好吃,说这些东西在纽约、巴黎和北京、上海吃不到,并说这是他多年来吃得最香的一餐饭。 ▲ 1986年,谢晋导演在永顺县王村镇拍摄电影《芙蓉镇》后,到吉首市矮寨镇吉斗苗寨考察,与州县领导合影(前排左八:谢晋;左五:刘晓庆;右三:石玉珍;右四:杨国湘;右二:梁绍文;右一:武吉海;二排左一:吴正有;三排左一:杨流芳;左二:欧阳淞;左五:姜文) ▲ 谢晋与刘晓庆、姜文等走在吉首市矮寨坡头吉斗苗寨田间的小路上(以上有关谢晋导演图片分别由永顺县委宣传部、吉首市委宣传部、州团结报社记者拍摄。以下图片为武吉海拍摄) 谢导对“文革”反思深刻。谢导认为,“文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悲剧。这场悲剧不仅在它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文化,还在它扭曲了人性人格,逼使很多人说假话,做假戏,迎合政治上的极左,“文革”对文化的危害超过对经济的危害。现在文坛有些作家自称我是流氓我怕谁,这是“文革”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后遗症。谢导拍了不少反思极左路线、反思“文革”的电影,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等。谢导说,我拍《芙蓉镇》就是反思“文革”,希望我们的国家不要再折腾,不要再上演那样的悲剧。谢导对靠政治运动整人发迹的人深恶痛绝,他认为《芙蓉镇》电影中的县委常委李国香这个角色很讨厌。他引用《芙蓉镇》剧中秦书田服刑归来告诉李国香的话,你回省城后好好嫁个人,不要为难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容易。 ▲ 电影《芙蓉镇》根据湖南作家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反映了芙蓉镇摊贩胡玉英与“右派分子“秦书田的患难爱情。这是电影剧照 ▲ 永顺县王村镇,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古镇,因电影《芙蓉镇》曾在此拍摄取景,2007年8月,为发展旅游,王村镇改名为芙蓉镇 谢导对电影艺术有独到见解。谢导说,现在电影不景气,很多人怪美国电影冲击,我不这样看。美国电影进来之前,国产电影已走下坡路。怪电视普及也不对,美国电视很发达,但电影业也很火。他认为中国电影不景气,与电影销售渠道不畅有关,拍电影要赔本,人家就不会投资,就形不成电影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他还认为,对拍戏和艺术创作,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要把创作环境搞宽松。文学艺术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经济发达不一定就等于文化发达。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候,曾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你有钱投一亿美金,能培养出一个曹雪芹吗?不可能。 ▲ 王村曾是沅水主要支流酉水的繁华码头,20世纪初,天主教从沅陵经水路进入湘西腹地 ▲ 20世纪70年代,酉水修建凤滩水电站。建造于后晋天福五年(940)、记载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士愁停战言和的“溪州铜柱”搬迁到王村镇展示 谢导一生专注拍戏,他认为搞电影艺术就要专心致志,不宜朝三暮四。他在州县为《芙蓉镇》剧组举行的与观众见面大会上,动情地说:《芙蓉镇》拍出来时,还有争论,现在16年过去了,我重返王村时受到这么盛大的欢迎,这说明检验艺术作品的是时间,是历史,是人民,艺术作品要为观众、为人民,只有经得起时间,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我一生拍戏得过很多大奖,今天看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 当年谢晋导演为电影《芙蓉镇》选景,从湘南一路选到王村镇才找到感觉。据说当时湖南方面提供了黔阳古镇、吉首古镇、王村古镇三处地方供剧组选景,剧组最终选在王村拍摄 ▲ 20世纪80年代,谢晋导演进入创作的黄金期,其代表作《天云山传奇》(1981年)、《牧马人》(1982年)、《高山下的花环》(1984年)、《芙蓉镇》(1987年),贯穿了谢晋导演的历史洞见和民族忧思,成为改革开放一代人的难忘记忆 谢晋导演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也是一个极其普通、个性鲜明的人。他以老百姓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他的人格魅力在于他对人民满怀深情。 (附注:本文作者武吉海曾担任湘西州州长,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