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志愿填报,有没有错过悔三年的事?当然会有!其中最刻骨铭心的,或许就是:明明很多学校的指标生录不满,你却与它失之交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条合法合规、光明正大“捡漏”上高中的途径:指标生。
为什么说它是合法合规、光明正大的途径呢?因为这本来就是国家要求的,为了“照顾”薄弱学校学生而开设的一条绿色通道。
简单来说,就是深圳一共四五百所初中学校,肯定有一大批初中学校,就是他们最优秀的孩子,也上不了四大或八大。为了促进这些学校更好地发展,也提升基础教育的均衡水平,就强制要求那些优质的公办高中把招生计划分出一部分来,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去,简称“指标到校”。那么,只要各个学校的学生符合一定要求,就有更大的机会,以更低的标准上名校。
说到这里,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对于具体某一个学生来说,他能否捡漏,通过指标生计划考取自己心仪的高中,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 高中分配到某初中的指标生人数;
☑ 高中的指标生录取标准;
☑ 本校(或本区)学生填报某高中指标生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说指标生人数。按照规定,高中学校指标生分配比例占该校招生计划的50%,也就是说,各学校会拿出一半的招生计划作为指标生。大家一定要仔细研读,在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2025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中,就有一个《2025年公办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计划表》,里面列明所有高中的指标生招生计划。
但有了这个还不够,家长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某所高中在某所初中投放的指标生数量是多少。官方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
一般家长也计算不出具体人数,但可以在即将下发的《考生报考指导手册》中查阅到各高中学校招收指标生的具体名额以及具体分配情况。
弄清楚初中可以分配到的高中指标生数量,接下来最关键的,当然就是指标生录取的标准以及填报的策略了。
首先说标准,早些年比较简单,就是以上一年某高中录取分数线下20分,作为其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打个比方,A高中在B初中有1个指标生名额,B初中有1名学生填报了A高中的指标生。那么,如果该学生中考成绩比A高中去年分数线下20分还高,那就可以被录取,如果连线下20分都达不到,那这个指标名额就用不了,作废。
但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有些高中录取分数线涨跌比较大,用一年的分数来定下一年的指标生分数线不太科学,另外新办学校上一年也没有分数线。经过各种优化调整,今年的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是这么设置的:
➢ 2022年及以前开办的公办普高,其AC类、D类或ACD类指标生2025年的录取控制线分别为:该学校前三年(2022、2023及2024年)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分数线的平均值下降20分。
➢ 2023年开办的公办普高,其AC类、D类指标生2025年的录取控制线分别为:2022年全市新建公办普高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最低分数线与2023年、2024年该学校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分数线的平均值下降20分。
➢ 2024年新建公办普高,其AC类、D类指标生录取控制线分别为:前两年(2022及2023年)全市新建公办普高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最低分数线与2024年该学校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分数线的平均值下降20分。
➢ 2025年新建公办普高,其AC类、D类指标生录取控制线分别为:前三年(2022、2023及2024年)全市新建公办普高相应招生类别第一批录取最低分数线平均值下降20分。
家长们也不用着急,各高中学校具体的指标生录取控制线,同样可以在《考生报考指导手册》中查阅得到。
最后再来说一说填报策略。
首先还是要再次强调,指标生很重要,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如何重视并更科学地填报呢?这里面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初中学校里中下游的孩子,一定要多关注那些没那么热门,但在本校有投放指标生名额,同时又是自己心仪的高中。根据过往经验,很多公办普高的校长曾“吐槽”,他们学校的指标生招不满!与此同时,又有很多学生因为志愿填报不科学,而与公办普高失之交臂。其实,只要这些学生填报好跟自己匹配的指标生志愿,是可以大大提升上公办普高几率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针对头部学生来说,高中名校在某所初中投放的指标生毕竟有限,如果学生能够“错位竞争”,成功几率也会高很多。举个例子,假设四大高中在某初中各投放1个指标生名额。如果该校前四名的学生都扎堆报A高中指标生,那么势必会有3个人无缘A高中指标(每个学生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指标生),但如果4个人分别填4所学校的指标生,是不是妥妥都能上?
说到填报策略,还不得不说录取顺序。深圳中考录取,是按照自主招生批、指标生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顺序开展的。一旦够着了上一批的标准,就会被录取,即便你想去下一个批次,而且分数也够,对不起,那是不可以的。所以就有人建议,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成绩以及意愿来合理填报志愿。填在最前面的那个学校,一定是你最想去的,冲一冲可能够得着的学校。填太低了,出现高分低录,自己会后悔错失更高段位的学校;填太高了,分数远远达不到,相当于浪费了志愿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