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方昆曲剧院 所在地:北京 特点:唱、白基本为北方语音,具有高亢、刚健、饱满、奔放的演唱风格。 表演具有开朗、豪迈、粗犷的艺术特点,擅演历史袍带戏,武工繁重、开打凶猛火爆。 长期与高腔合班,演员大多兼演昆、弋两腔,表演风格受高腔影响。 代表人物(按时间排序): 早期:溥侗(满族皇室成员,昆剧、京剧兼长) 现代:韩世昌(曾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2. 上海昆剧团 所在地:上海 特点:艺术风格前卫,视觉冲击力强。 注重艺术继承与创新,新创剧目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演员阵容强大,拥有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代表人物(按时间排序): 早期:俞振飞(1931年后正式成为京、昆演员) 现代:张军、沈昳丽(当代昆曲表演艺术家) 3.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所在地:江苏南京 特点:艺术功底扎实,行当齐全,具有鲜明的南昆风格和吴文化底蕴。 演员经过系统培养,得到前辈老师、昆剧名家的悉心传授和指导。 拥有一批高资质的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等人员。 代表人物(按时间排序): 早期:张继青(昆剧著名表演艺术家) 现代:石小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4.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所在地:江苏苏州 特点: 坚持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 培养了多代苏州昆剧人,全院拥有多位戏剧“梅花奖”得主。 近年来创演了多部引起广泛关注的大型昆剧。 代表人物(按时间排序): 早期:以“传”字辈演员为核心 现代:王芳(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 南昆与北昆的区别 音阶: 北昆:工尺谱上记载七音具全,称七声音阶。 南昆:工尺谱上记载无乙、凡(即si、fa)二字,称五声音阶,但实际演唱中也有乙、凡两个音,常作为装饰。 读字: 北昆:遵循《中原音韵》,念字多从普通话。 南昆:遵循《洪武正韵》,念字多从苏州话。 调和韵: 北昆:一出戏一调一韵到底。 南昆:一出戏不限一调,亦可换韵。 板数和衬字: 北昆:“呆腔活板”,板数不定,衬字多少不拘。 南昆:“呆板活腔”,保持基本小节数和主要唱词的基本字位,衬字不占板位,有“衬不过三”之说。 词曲关系: 北昆:词位较密,辞情多、声情少,拖腔较少。 南昆:声情多、辞情少,吐出一个字来,常常要在一段音乐里上下游曳好一阵,才进入下一个字。 旋法特点: 北昆:曲调高亢激昂,常有四、五度以上的大跳进行。 南昆:曲调流丽婉转,一般为五声音阶级进式进行。 唱法特点: 北昆: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 南昆:讲究吞吐收放,追求声音的起伏多变。 演唱形式: 北昆:一人独唱一出到底,留有说唱艺术的遗迹。 南昆:在一出中的演唱形式有独唱、接唱、同唱、齐唱、独唱接齐唱等五种演唱形式。 剧目差异: 北昆:武打剧目较多。 南昆:侧重文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