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餐饮食品经营者抽检不合格还可以这样应对。

 学习一生 2025-05-20
温馨提示:本文980
食品经营者遇到抽检不合格,应该如何办?
食品企业很容易碰到抽检,重点企业很可能会被抽检,且没有哪个企业能够保证抽检合格。
 那么碰到抽检不合格,不合格就意味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那么食品经营企业可能品牌受损声誉受损、还可能受到处罚,应该如何处理?
一、收到不合格报告结果后,企业应该立即开展风险控制,封存经营食品(企业主动整改)。
1.停止经营问题食品。
2.启动应急预案。
3.准备召回。
4.溯源,排查不合格原因及整改。
5.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措施(应对可能的不利舆情)。
二、主动向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风险控制情况(主动报告整改)。积极配合调查处置,积极争取在监管部门处置前完成整改或者整改中(强调整改动作)。尽可能邀请监管部门现场检查整改情况。
报告不合格食品问题出现情况,可能原因分析,内部不合格处置情况,不合格食品溯源及流向等,舆情情况,相关人员处理情况等,同时提出下一步建议。
三、食品企业同步检查。溯源和流向,查看问题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记录,批次厂检报告和三方检测报告等,争取符合《食品安全法》第136条相关内容(不知情、能说明来源、非故意),结合《行政处罚法》三十二和三十三条争取监管部门免于处罚,或者减轻、从轻处罚。
四、依法合规经营。对于食品经营者,遇到不合格很头疼,毕竟没有任何产品敢保证是100%合格,抽检到不合格,处置要尽快及时将损失做到最低(比如合同明确抽检不合格食品退货等条款)。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积极开展进一步合规食品经营。
再多一嘴,一般抽检不合格后,相关监督检查可能会增多,把相关资料归整齐全有序,检查时会“加分”的。
五、考虑救济(死马当活马医)。确实有一点理由相信抽样过程问题导致不合格,可以提异议,向属地监管部门申请复检(可能要被处罚的话,尤其需要),或者微生物抽样过程、方法等的复核。甚至被罚后的行政复议、诉讼,当然这个是权利,耗时长,费力,这些都是需要考虑清楚。异议和复检期间前面应急预案控制措施还是要继续落实,不能停止。
 积极做到了以上整改、消除或者降低社会影响,主动纠正,积极协调监管部门争取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等清单和自由裁量措施,完成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食品经营企业最终还是要做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合规经营,做好合规经营遇到抽检不合格,有可能符合《食安法》一百三十六条,给予免罚。

- END -

* 作者:预防医学毕业,从事十余年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平时爱好跑马,目前研究健康和食品安全监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