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金华303 2025-05-21 发布于江苏

1. 苏中战役(1946年7月13日–8月31日)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
  • 兵力对比:我军3.3万 vs 国军12万
  • 战果: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创解放战争初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 概要:苏中战役又称苏中七战七捷,发生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彼时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以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之众,向江苏中部的解放区大举进犯。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于苏中地区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兵力迎击,采取大踏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一个半月内在如皋、泰兴、海安、邵伯地区连续作战七次均获胜利,歼敌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共53000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伟大胜利,史称“苏中七战七捷”。苏中七战七捷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篇章,是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

2. 莱芜战役(1947年2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
  • 战术特点:以少数兵力牵制南线国军,主力隐蔽北上包围北线敌军。
  • 战果:3天歼敌5.6万,创歼敌速度纪录。
  • 概要:莱芜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莱芜(位于济南东南)地区所进行的运动战。一九四七年一月底,国民党军队分南北两线进攻山东解放区。南线国民党军以八个整编师,分三路沿沂河、沭河北犯临沂,北线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三个军由明水(今章丘)、淄川、博山等地南下莱芜、新泰策应,同时从冀南、豫北抽调一个军及三个整编师集结在鲁西南地区,阻止华东野战军西撤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企图同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决战。华东野战军以一部阻击南线之敌,佯作决战模样,主力则隐蔽兼程北上莱芜歼击李仙洲集团。战斗自二月二十日开始至二十三日下午结束,歼灭该敌五万六千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

3. 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
  • 关键点:全歼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粉碎国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 战果:歼敌3.2万余人。
  • 概要: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
  •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4. 鲁西南战役(1947年6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刘伯承
  • 意义:中野强渡黄河,28天歼敌5.6万,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 概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出击外线,在山东省西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5. 豫东战役(1948年6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刘伯承
  • 战果:20天歼敌9万余人,攻克开封,扭转战争局势,被称为“解放战争转折之战”。
  • 概要: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亦称开封、睢杞战役。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歼灭河南省开封国民党守军,并在睢县、杞县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作战。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7日至22日,攻克开封。第二阶段,6月27日至7月6日,围歼区寿年兵团主力和黄百韬兵团一部。此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解放了大片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军失去了在中原战场上实施战役进攻的能力。

6. 晋中战役(1948年6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徐向前
  • 战果:以6万兵力歼敌10万,阎锡山部退守太原,山西战场形势逆转13。
  • 概要: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等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至7月,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此役人民解放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6万人的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余人,歼灭了阎锡山军队大量有生力量,为山西彻底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7. 济南战役(1948年9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
  • 战果:8天攻克坚固设防的济南,歼敌10.4万,实现华东与中原解放区连片45。
  • 概要:济南是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会点和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枢纽,城防坚固,被国民党军队自诩为“金城汤池”。自人民解放军攻克淄川(今属淄博市)、周村(今属淄博市)、潍县及泰安、兖州后,济南已处在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蒋介石为了屏障徐州,隔断华东、华北解放区的联系,并牵制华东野战军不能全力南进,拒绝美国军事顾问团关于“退出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的建议,决定以10万余重兵守备济南,并以徐州3个兵团17万人准备北援,力图确保济南。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的作战方略,华东野战军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于1948年9月16日对济南发起全线攻击。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攻坚作战,9月24日攻克济南,争取吴化文部2万人起义,合计共歼守敌10.4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战役发起后,由徐州北援的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刘峙所部主力3个兵团,因惧怕被歼,未敢继续北进。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弃城逃窜。至此,山东除青岛及少数据点外,全获解放,从而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并为解放军南下歼灭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

8.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
  • 规模:我军60万 vs 国军80万
  • 战果:歼敌55万,为解放战争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战役45。
  • 概要: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1948年9月24日粟裕的电报中,第一次提出了淮海战役这个概念。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此役全歼国民党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部队,共56个师55万余人。至此,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其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9.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 战果:歼灭改编国军52万,解放华北全境13。
  • 概要: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役,也是关键一役 [2],是由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地方部队百万余人,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500余公里战线上,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进行的战略性决战辽沈战役胜利后,为了不使蒋介石将华北傅作义集团南调增援淮海战役,或加强长江防御,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解放军华北第3兵团向张家口地区的敌人发起进攻,平津战役正式打响。12月初,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行进中攻克密云。解放军华北第2兵团第4纵队12旅及地方部队英勇阻击,经过战斗,1.6余万国民党军被歼灭。新保安围歼战对战役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傅作义失去和谈的筹码。后经过张家口之战,傅系主力大部分被歼。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攻占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部。1月15日,天津攻坚战胜利结束,全歼国民党守敌13万余人 。16日,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傅作义集团的最后通牒,迫使傅作义放弃“和平谈判”,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结束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共52万余人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绝大多数地区获得解放,并和其他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建立强大后方、进军全国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创造了条件,成为新中国定都奠基礼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革命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谱写了解放战争的辉煌篇章,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10. 渡江战役(1949年4月)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按时间顺序梳理)
  • 指挥官:粟裕、刘伯承等
  • 意义: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覆灭48。
  • 概要: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