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前摧毁!商用雷达卫星能否改写美国导弹防御?Iceye瞄准“金穹顶”新缺口

 未来会更好 2025-05-21
图片

最新动态

2025519日,芬兰雷达卫星运营商Iceye的美国子公司IceyeU.S.首席执行官埃里克・詹森(EricJensen)在接受《SpaceNews》采访时提出,该公司运营的商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技术有望纳入美国“Golden Dome for America”导弹防御体系,为美军传统依赖的红外(IR)传感器提供关键补充。这一构想的提出,正值特朗普政府推动导弹防御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节点。根据该政府发布的相关行政命令,其核心目标是对美国现有导弹防御架构进行全面革新,并明确强调加大商用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比重。詹森认为,以Iceye为代表的商用SAR卫星,能够与美军用于探测导弹发射的传统红外传感器形成协同效应,在提升防御体系整体效能方面展现出重要潜力。

SAR卫星:全天候监控的透视眼

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动向地表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进而生成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这一技术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其一是不受天气条件制约,能够穿透云层、雨雪等复杂气象环境;其二是不受昼夜光照差异影响,可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其三是具备一定的植被穿透能力,能够透过树cover等遮挡物识别地表目标。相较于依赖热源信号进行目标识别的红外传感器,SAR卫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和夜间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尤其擅长捕捉导弹发射前的隐蔽准备活动,例如军事装备运输、发射阵地部署、人员集结等发射前left of launch)关键动态

詹森在谈及商用SAR卫星的价值时强调:我们现有的在轨传感器种类丰富,每天都在全球范围内的实际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这些传感器的设计并非完全满足'Golden Dome’架构的所有要求,但它们能够为防御体系提供关键输入信息,显著提升情报信息的持续监测能力、时效性和准确性。目前,Iceye公司已在太空部署超过40SAR卫星,构建起密集的天基监测网络。尽管该公司尚未正式就“Golden Dome”体系提交合作方案,但詹森认为,将商用SAR能力整合到五角大楼的防御计划中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值得关注的是,Iceye U.S.已与美国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技术中心签署了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CRADA),通过实际项目验证其SAR卫星在军事侦察、目标跟踪等领域的应用潜力。这一合作标志着商用SAR技术正逐步从理论构想迈向军事应用实践。

政府态度:短期资金热,长期采购冷

当前,美国商用SAR行业面临着短期资金充裕长期政策模糊并存的复杂局面。从短期来看,美国国会在2025财年国防预算中,专门拨款4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商用监视、侦察和跟踪服务,反映出对商用技术的阶段性认可。过去三年间,受乌克兰危机和以色列军事行动等因素推动,美国政府通过追加战争资金的方式,大幅增加了对商用卫星imagery和数据分析服务的采购,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提升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情报共享效率。

然而,行业普遍对这种依赖临时预算的发展模式感到担忧。随着紧急拨款逐渐减少,以Iceye为代表的商用SAR企业面临着获取稳定收入来源的压力。詹森指出:当技术成熟到具备规模化应用潜力时,政府若中断投入,将错失提升防御能力的重要机遇。正确的做法是采取平衡的投资策略,在继续发展国家自有系统的同时,为商用系统建立长期、多年期的采购合同。

美国国家侦察局(NRO)作为负责卫星情报收集的官方机构,已与部分商用SAR企业签署数据评估协议,但尚未做出大规模采购承诺。此外,国防领域商用卫星采购职责分散在多个政府机构,各部门之间存在职权划分不清晰、政策协调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不确定性。

未来关键:2026财年预算定调

詹森认为,2026财年美国国防预算将成为判断政府对商用航天资产支持力度的关键风向标。他呼吁国会在该预算案中采取大胆举措,明确对商用SAR技术的长期支持态度。若政府能够建立稳定的采购机制,商用SAR卫星有望深度融入“Golden Dome”体系,形成覆盖发射前监测目标跟踪拦截引导的全链条防御能力。

从技术协同角度看,商用SAR的持续监测能力可与现有红外传感器形成互补:红外技术擅长捕捉导弹发射时的高温尾焰信号,SAR则专注于监测发射前的隐蔽准备活动,两者结合可构建更完整的威胁预警体系。詹森强调,这种分层防御layered approach)理念对于提升导弹防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不过,业界对政府的决策仍持谨慎态度。尽管Iceye等企业已在多次国际危机中证明了商用SAR技术的实战价值,但要真正获得军方的长期信任,仍需通过更多实际任务验证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结语

商用卫星技术介入国防核心领域,既是全球航天产业技术跃迁的缩影,也反映出国防领域公私合作模式的深层博弈。对于Iceye而言,能否借助“Golden Dome”计划打破传统军工企业的垄断格局,关键在于美国政府能否在2026财年预算中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一议题涉及国防工业政策的根本性调整——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商用创新提升军事效能,同时避免对新兴产业的过度干预。未来数年,美国军方与商用航天企业的互动模式,或将重新定义全球导弹防御领域的技术竞争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