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彬壶与功夫茶的渊源之二

 金浦茶馆 2025-05-21 发布于福建

大彬游娄东后做小壶

宜兴的紫砂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极其独特的地位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明正德间跟随主人寄宿于金山寺中的书僮供春,被视为紫砂陶器的创始人
万历年间的董翰赵梁时朋元畅四大名匠,则是早期紫砂陶匠中的佼佼者,但这些名匠的作品,都仅仅见于记载,真正有作品流传的是时朋的儿子时大彬。供春、时大彬等是制壶的好手,但未必是品茶的高手。早期许多作品是理所当然的茶具,而是属于侧重艺术观赏价值的陶工艺品,后期的创作才顾及到适合作为茶具的使用功能

转折点是时大彬游娄东,闻诸公品茶之论后乃做小壶。清乾隆年间,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述:“时大彬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瑯琊、太原诸公,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做小壶。”这一段文字记录,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首先谈时大彬。时大彬(1573-1648),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制壶专用工具,研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精致朴雅,好仿供春大壶。自从他游苏州娄东,制壶风格为之一变,制壶由大转小。

苏州的娄门,太仓在娄门之东

其次说娄东。娄东是何处?笔者见到有关文章均语焉不详。其实娄东即为太仓,指代方位于娄县之东、娄江之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设36郡,郡下设县,现太仓的境域属于会稽郡娄县(地域包括今天的昆山、太仓、嘉定、上海等地),太仓位于娄县的东面。另外,苏州古城设城门八座,东北门称娄门,正对着太仓方向。娄江经过娄门,流向昆山、太仓,并最终汇入长江、东海。历史悠久的太仓,地处长江入海口南岸,土壤肥沃,物阜民丰,鱼鲜米香,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刘家港(太仓港)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港和归泊港,如今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

漳浦馆藏紫砂壶

再次谈诸公。陈眉公为陈继儒,瑯琊为王鉴,太原为王时敏,这三人是娄东文人雅士聚会的代表。陈继儒,明朝文学家、画家,工诗善文,有《茶话》等论茶著作。黄道周给崇祯上疏曾提到他:“志向高雅,博学多通,(自己)不如继儒”。王鉴、王时敏均为太仓才子、画家。自称茶星的陈继儒,比时大彬年长15岁,他对时大彬提出:要把壶从大改小,做成一把可以一手持之、一手捋须吟诗的雅器。认为“壶小则香易聚,壶大则味不佳。”时大彬听从了陈继儒等诸公品茶之论,开始改制小壶。

最后谈小壶。时大彬制壶,从大壶、中壶到小壶,有一个过程,引领制小壶风气之先。前有大彬壶,后有鸣远壶、孟臣壶,于是小紫砂壶风靡大江南北,对泡茶方式的革新,特别是对闽南功夫茶习俗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太仓港现状一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