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爱上海 - 静安寺附近那些不复存在的弄堂

 基路伯 2025-05-21 发布于上海

我爱

上海

I 💗 SHANGHAI
IMG_4423.jpg

SHANGHAI



1


静安寺附近那些不复存在的弄堂

虽然不在上海生活30多年了,感觉自己“依附于这个城市”,“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于是在旧照片里找寻我丢失的记忆 ... 在旧人,旧物,旧景里,发现一些“新东西”。

old envelop.jpg

2017年在上海工作了一年, 2025 又一次来到上海工作。这8年一晃而过,爸爸走了,全世界疫情,妈妈卖了浦东爷爷留下的动迁房,杨浦住了20多年的家重新装修了。丢掉的老旧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也留下了所有爸爸的照片。之前只知道他喜欢摄影,走到哪里都拿着相机,有段日子,还不止一部。手机时代也难不倒复旦电子工程系教授的他。

Dad - first.jpg

爸爸留下的那些黑白旧照片, 让我有幸发现了他的”小秘密“,重新认识了他一回。在还没有网路,在”自拍“还不是一个流行词汇时, 他已经妥妥一自拍狂人。不光拍自己,拍朋友,拍很多上海周边 他和朋友可以骑自行车到的地方。大多照片还都是他自己冲洗放印的。 二十岁的他,真的超帅超酷的。有这些照片时候, 我这个70后- 还没有出生 - 哈哈哈。

爷爷来大上海工作赚钱的时候,爸爸也跟着来了上海读高中。 当时住在常德路109弄,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妈妈。我的阿姨们似乎都在常德路的亭子间里,帮爸爸冲洗放印过照片。后来和妈妈结婚后,搬去了南京西路1699弄。当时大家都叫它"电报局弄堂"。 因为弄堂口有个电报局,可以办理的业务比较多,人来人往的。弄堂对面就是静安寺,所以常常有老外误入弄堂的深处。

Dad with Ellen.jpg

Dad with Asian man.jpg

70年代末 大概大多人应该没钱没心情去拍照, 那时可能照相馆的生意也不会太好吧!彩色照片更是稀罕。老外拿着相机来弄堂里“采风”,拍拍普通人在弄堂里刷牙,倒马桶。弄堂里的大人,大多都冲着老外看两眼就快步走开了。唯独爸爸,把它当作是练习英文的好机会,不光同人搭讪,拉了弄堂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和老外拍照,还互留地址,书信往来,才有了这些彩照!因为常年压在方桌的玻璃台面下,相片的一些地方都和玻璃粘住了,取出时被不幸小小损坏。

Dad with grandma.jpg

爸爸当时应该30多,40不到,很喜欢他照片里很自信的样子。我则十分扭捏,还经常躲起来。不过,感觉爸爸的这种个性是随了奶奶,看她,虽然从乡下来上海,穿着粗布的衣服,不识字,手里抱着当时出生不久的妹妹,笑得真是爽朗。 

jingan temple.JPG

年初来公司上班, 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时候, 用了一张2017年在“会德丰”办公时拍的静安寺照片,觉得很有意思。这不光点到了自己 2017 年在“会德丰”办公室上班的事,也顺理成章讲了自己的小时候,曾经前19年都是在这静安寺附近的两三条马路上来来回回度过的, 所以再次回上海工作,有着理所当然的亲切。从“会德丰”48楼望下去的静安公园和静安寺,红色的箭头大约应该是原来南京西路1699弄电报局弄堂,绿色箭是爸爸小时候住的常德路109弄, 蓝色的的箭头则是我就读的华山路第四小学的弄堂,今天都不复存在了。

jingan temlpe with arrow.jpg

jingan park with arrow .jpg

幸好看到了用来装底片的旧信封,不然我还真想不起来自己小时候家里具体的地址呢!彩照里面拍到的小伙伴们,如果是你,给我留个言吧!好久不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