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总感觉身体不舒服:整天没精神,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吃一点东西就胃胀,大便总是黏黏糊糊冲不干净;早上起床浑身沉重,脸上头发爱出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实都和中医说的 “气虚脾湿” 有关。参苓白术散作为古代的经典方剂,正是调理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案。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出现气虚脾湿?这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饮食上看,不少人偏爱生冷食物,像冰镇饮料、生鱼片、刚从冰箱拿出的水果,这些寒凉之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就像给运转的机器浇了冷水,让脾胃消化能力下降。高油高盐的外卖、甜品摄入过多,也会加重脾胃负担,使得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反而堆积成湿浊。另外,三餐不规律也是常见问题,饥一顿饱一顿,让脾胃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久而久之,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变弱。 生活习惯同样影响脾胃健康。现代人久坐不动,长期伏案工作或沉迷电子产品,导致肌肉缺乏锻炼。中医认为 “脾主肌肉”,肌肉得不到活动,脾胃功能也会受影响,气血运行随之减缓。熬夜更是伤害身体的 “隐形杀手”,夜晚本是身体休养、阳气潜藏的时间,熬夜却强行消耗气血,损伤肝肾之阴,间接影响脾胃功能。再加上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人体出汗减少,湿气无法通过汗液排出体外,进一步加重脾的负担。情绪压力也不容忽视,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脾,使得脾胃气机紊乱。 气虚脾湿的症状有明显的表现。气虚方面,主要体现为精神状态差,整天没精打采,说话声音低微,稍微运动就累得不行,还容易出汗。脾湿则表现为身体困重,早上起床感觉像背了重物,四肢发沉;面部和头发爱出油,舌苔厚腻发白,舌边常有齿痕;消化系统症状明显,比如食欲不振,吃一点就胃胀,大便黏腻不成形,严重时还会出现完谷不化的情况。这些症状初期可能不被重视,但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全身健康,导致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滋生。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直接增强脾胃功能;白术健脾燥湿,帮助脾胃恢复正常运化;茯苓利水渗湿,引导湿气从小便排出,三者共为君药,从根本上解决气虚脾湿问题。山药、莲子肉补脾益肾,巩固脾胃后天之本;白扁豆、薏苡仁协助白术加强祛湿之力;砂仁芳香醒脾,化解脾胃呆滞之气,让补药补而不滞;桔梗载药上行,使脾胃化生的气血能输送到全身;甘草调和诸药,让整个方剂的作用更协调平稳。 参苓白术散的适用人群广泛。无论是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的气虚患者,还是身体困重、腹胀纳差的脾湿人群,都能通过服用参苓白术散得到改善。特别是那些稍微吃凉的就腹泻,或者长期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的人,服用后效果更为显著。现代临床中,参苓白术散还常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脾虚湿盛证的疾病。 使用参苓白术散时,成人一般每次服用 6 - 9 克(散剂),或按照胶囊说明书剂量服用,一日 2 - 3 次。儿童、老人或体质特殊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量。由于气虚脾湿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调理也需要一定时间,通常建议连续服用 2 - 4 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个人症状灵活调整。比如腹泻严重的人,可以加芡实、诃子增强涩肠止泻的效果;食欲不振者,配伍鸡内金、神曲帮助消食开胃;湿气重且水肿明显,可加泽泻、猪苓加强利水;气虚严重的,适当增加人参用量或替换为党参。不过,感冒发热、体内有实热(表现为舌苔黄腻、大便干结)的人群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参苓白术散虽对轻症脾虚湿盛、气虚乏力有调理之效,但中医讲究千人千方。中成药作用有限,仅适用于部分典型轻症患者。若症状复杂或病情较重,务必找中医面诊。通过汤药辨证加减,根据个体舌象、脉象及兼症灵活调整用药,才能精准施治,避免药不对症。 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公众号留言,我为你专业分析 亲爱的各位网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 在交流中,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存在健康困惑。 现向大家说明: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大家做辩证分析。 但因网络交流限制,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望理解。 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侵权必究。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弘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千万不可自行诊断和抓药,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写这篇文章只是为科普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绝非鼓励自行用药,以免造成误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