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作品:《一代中师》 作者:王祥青 第一章:沐风吹响了集合哨 暮色像被泼翻的墨汁,渐渐浸染了双青联中的砖瓦。沐风握紧了手中的铁哨,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深吸一口气,将哨口抵住唇边,猛地吹响。 “嘟 ——” 尖锐的哨声如利剑般刺破凝滞的空气,惊得槐树枝头的麻雀扑棱棱四散飞逃。那几只原本还在叽叽喳喳的鸟儿,此刻慌不择路,翅膀扑扇带起的风,甚至震落了几片枯黄的树叶。操场边的老杨树沙沙作响,枝叶在风中扭曲出凌乱的剪影,仿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哨声惊到。 “集合!紧急集合!” 沐风扯着嗓子大喊,声音在暮色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惊起一片哗然。教室里原本还在嬉笑打闹的同学们顿时慌了神,你拥我挤地朝教室外涌去,桌椅碰撞的声响此起彼伏。燥热的风卷着操场上的尘土,打着旋儿掠过走廊。蝉鸣声一阵高过一阵,吵得人心烦意乱,仿佛预示着要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话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鲁中地区的中学,都在晚自习前设一节小自习,称为 “晚点”,时长 20 分钟,内容多为班主任讲一些日常注意事项,有时也搞一些班级小活动。然而,今天的晚点,却有些反常。 “紧急集合!开会!” 沐风再次喊道,声音在热浪中显得有些模糊。 从这儿往南放眼望去,隐约可见起伏不定的山峰,那便是鲁中山区。连绵的山峦在暮色中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黑纱,远远看去,像巨兽沉睡的轮廓。往北,放眼望去,是一马平川的鲁北平原。在这广袤的鲁中大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村庄。那年月大部分村庄没有通电,天一擦黑,村庄便陷入浓稠的黑暗,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从稀稀落落的窗户里透出,像是黑夜中疲惫的眼睛。夜长了,孩子自然多了,谁家没个三、五个那不叫家。孩子大了,该上学了,要步行到很远的教学点,极不方便,于是村村办小学,没有老师,各村想各村的办法,“泥腿子”被推上讲台,总算解决了上小学的问题。然而更大的问题接踵而至,小学毕业该上初中了,而初中学校只有在当时的公社驻地才有,且规模不大,容不下来自全公社各村的孩子。人的智慧总是无穷的,联办中学,俗称 “联中” 应运应时而生。相近的几个村,响应上级号召,村领导一碰头,到当时的公社后来叫乡的教育办备个案,“联中” 便开办起来。 双青联中就是在这时兴办的。双青村,位于附近三个村的中心,联办中学以村命名为双青联中。校舍是几间青砖灰瓦的平房,墙皮剥落处露出斑驳的砖块,窗户是糊着旧报纸的木格子,风一吹就发出 “哗哗” 的响声。今晚的晚点时间未到,学校紧急通知,初三毕业班全体同学集合开会,说是有特大新闻宣布!沐风站在队伍前面,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即将公布的消息会给自己和同学们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他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同学,只见大家脸上都写满了好奇和期待。 “紧急通知:为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的现状,从1981年暑假开始,全国各地中等师范学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上学期间费用全免,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享受国家干部待遇”。 “我们的鲁中师范学校从1982年,也就是今年的暑假,正好是你们这一级,开始面向初中招生。为适应招生变革,乡里决定原公社高中驻地改建为中心初中,经严格考试选拔,胜出者组成新的班级,全力冲刺中专考试。各联中应积极准备,组织学生参加选拔考试,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个联中送的学生多!” 校领导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来,在校园里回荡。声音惊飞了屋檐下栖息的蝙蝠,它们扑棱着翅膀在夜空中划出诡异的弧线。沐风感觉自己的心跳陡然加快,周围的同学也都兴奋地交头接耳起来,兴奋的低语声像春夜里的蛙鸣,此起彼伏。 校领导的话震耳欲聋,对于这些乡村的懵懂少年,尽管不知 “国家干部待遇” 是个什么鬼,但 “费用全免,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 对他们太有吸引力了!沐风看到有同学眼睛发亮,像是藏着两簇跳跃的火苗;有的同学握紧了拳头,仿佛已经抓住了命运的缰绳。 会后,班主任的话 “沐风,双青联中第一没啥了不起,选拔考试闹个状元那才叫英雄” 一直在沐风耳畔回响,让他久久不能入睡。 ![]() 八十年代初期的鲁中农村,土地刚刚承包到农户,每年麦、秋大忙时节,学校都要放农忙假。秋假过后,中心初中选拔考试在开学第一天如期举行。本次考试仅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科卷面一百分。参考者按总分排序,前一百名入选。 考试结束,沐风走出考场,刚出校门,见一女孩泪眼婆娑,静静地注视着校牌上“中心初中”几个大字。沐风定睛细看,认识!是洞上联中的商杨,上次作文竞赛认识的。上次作文竞赛,沐风以三分之差列商杨之后排名第二,从那以后沐风便记住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她,为男孩子争气! 沐风终于战胜了商杨,排名第一,分在一班。而商杨仅以第 45 名挤进一班。沐风既为自己的胜利窃喜,又为竞争对手的失利而惋惜。站在榜单前,沐风看着自己的名字高居榜首,心中充满了自豪。但他偷偷瞥了一眼人群中的商杨,见她低着头,神情落寞,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显得那么孤单。 进入中心初中后,这里的条件比联中好了许多。食堂的烟囱里时常飘出饭菜的香气,宿舍的床铺虽然简陋,但一人一铺已经让人满足。偶尔能吃到学校自种的青菜时,餐桌上总会响起欢快的笑声。 校长姓李,一个和善的老头,整日面带笑容,倒背双手,在校园里转来转去。他走过的地方,洒下一路细碎的阳光,惊起几只在草丛中觅食的麻雀。 李校长从县里带回中专招生允许往届生报考的消息,金鹏这个一米九几的大个插入九一班。他的到来,让班级里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同学们都对这个高大帅气的男生充满了好奇。那天下着毛毛细雨,金鹏站在教室门口,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地面上砸出小小的水花。他一开口,口音独特,“四、十”不分,惹得大家疑惑地轻笑。 “同学们,偏科要不得!要想考中专,决不能偏科!” 班主任的话,让大家放下地理拿起历史,撂下生物拾起政治,一点不敢放松。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学习氛围,只听见翻书声和笔尖在纸上沙沙的写字声。窗外的梧桐树叶子被风吹得 “簌簌” 作响,偶尔有一片叶子飘进教室,落在某个同学的课桌上,又被匆匆扫到一边。 沐风制定的 “三前”、“三后” 自学计划,时刻提醒着他。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透,校园里一片寂静,只有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沐风就会来到教室,借着这微弱的光线背诵课文;深夜,当整个校园都沉入梦乡,他还会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复习错题,手电筒的光晕在黑暗中摇曳,像他心中不灭的希望。 金鹏剃了光头后,班里多了几个小光头。有人说他们出洋相,他说“省事儿”。那天阳光正好,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的光头上,反射出明亮的光泽,仿佛他们心中的梦想也跟着闪闪发光。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 小道消息传来,说中专先要预选。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校园里传开。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焦虑的情绪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 沐风所在的惠林乡分得七个名额。按照预选考试成绩,沐风、金鹏分列男生一、二名顺利入选,而商杨却有了麻烦! “冒险!商杨不能上。” “同志们,第一年啊,升学率最重要!” 教导主任的话,毕竟为学校着想,似无不妥之处。 “嗯嗯,还是选个往届生稳当!”有人随声附和。 “往届生英语不行,英语可是商杨强项啊!” “语文更是别人比不了的。” “数学,哎!一旦发挥好了呢?” 预选成绩满分为550分,商杨449.9分,与其他三人并列第四。名额四选一,其他三人都是往届生,商杨作为应届生应该优先,本没什么难选的。但商杨优、缺点同样明显,语文成绩,特别作文永远是第一。但数学成绩极不稳定,发挥好敢得满分,若失误会不及格!还记得当初的选拔考试吗?就是因为数学考砸勉强入选。而本次的预选考试,数学成绩不上不下,恰在平均线上,这让学校很难抉择,她上有风险,别人上又不符合上级精神。 “按上级指示办!”一锤定音。 争论不休,两种意见各有说辞,最后,还是领导定夺,乡教育组长一句话,商杨以“应届生优先”的政策入选,获得中专考试资格。 七月十二日,中考的日子。沐风和他的同学们需提前赶到鲁中市,确认考场。 从沐风所在学校到鲁中市,需经淄博中转,这一转就要大半天的时间,极不方便。 “没事,没事,别慌慌!别慌慌!”李校长倒背双手,笑眯眯地走下救护车。 “同学们,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有专车送我们去鲁中市。” “救护车吗?”商杨显然有疑惑。 “乡里只有一辆吉普车,最多坐五人,咱们坐不下啊!”李校长边走边跟大家解释。 “救护车好啊,一般人坐不上。” “是啊,我们不是一般人!”沐风既是安抚又是鼓励大家! “谢谢校长!” 李校长依然笑眯眯的,倒背双手朝大家点头。 “哇-呜-”又一声鸣响,救护车开出校门,载着考生,载着憧憬,载着希望,向鲁中市进发! 同学们个个凝神静气,默默思考自己的问题。李校长见状,悄悄把车窗玻璃关闭,司机师傅很配合的开启冷风。 “请教一下,伏安法测电阻,若待测电阻阻值很小,电流表外接还是内接数据比较准确?” “外接,反之内接” “噢!我想反了。” “怎样在已知线段上作弧,使其所含圆周角等于已知角?” “怎样给英语单词注音标?” “数轴是不是一条直线?” “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对!完全正确” “草履虫是最低等的动物吗?” “筛管和导管有什么不同?” … … 有问有答,车厢俨然成了课堂。 “砰——”震耳的大音! “吱——”尖利的啸叫! 车停了,人蒙了!问答声戛然而止。沐风只觉得身体猛地向前冲去,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车外,烈日当空,空气仿佛都在燃烧。蝉鸣声铺天盖地而来,吵得人心烦意乱。路边的杂草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连一丝风都没有,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李校长笑眯眯的安慰大家“没事,别下车,该干啥干啥”。 李校长下车后,阳光直直地照射在他身上,不一会儿,他的后背就被汗水湿透,贴在身上。 车坏在三岔路口东南方向的路上,往东通往鲁中市铁山乡,往西则直通鲁中市区。这里,刚出淄博市,距鲁中市区约 30 多公里的路程。路边的杨树叶子被晒得卷了边,在阳光下泛着白光。远处的地平线被热浪扭曲,看不清任何轮廓。时近正午,司机师傅也许大都停车吃饭,等了大半小时,一直不见有车经过。太阳一如既往的坚守岗位,可劲的发光发热,晒得李校长有些发懵!“吱 —— 吱 ——” 恼人的蝉又嚎叫起来,搅得人心烦意乱!李校长找个树荫坐下,树荫下也并不凉爽,反而蒸腾着热气,他不时抬头观望,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会有车来吗? ![]() 注:王祥青,1983级中师生。《一代中师》,是其独立创作的约50万字长篇小说。小说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省邹平师范学校(注:文中为鲁中师范学校)为背景,全景展示以沐风、商扬等人为代表的一代中师生的芳华。《 沐风吹响了集合哨》是小说的第一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