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作品:《一代中师》 作者:王祥青 第三章:沐风轻抚杨洋面 “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锣鼓喧天震天响! “呼啦啦—呼呼啦啦—呼啦啦”彩旗猎猎迎风扬! 鲁中市汽车站位于市区东郊,平日里车来车往,也算繁忙,只是气氛有些沉闷。今天的车站却有些不同:十张桌椅一字排开,前面竖一“新生报到处”字牌,左右两侧插满彩旗,彩旗下是锣鼓队,后面的墙上挂上了红色横幅,横幅正对着车站门口,车进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中师范学校欢迎您!”。 “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民师班的大哥哥们敲锣打鼓迎接小弟弟们的到来。锣鼓欢唱,给昔日沉闷的车站带来些许生气。 “呼啦啦—呼呼啦啦—呼啦啦”彩旗随风飘扬,更有了节日气氛。 1982年9月8日,一个令人激动、兴奋的日子,一个令一代人永存记忆的日子,一个改变鲁中教育历史的日子,这一天,鲁中师范学校首届中师生入学了! 沐风、金鹏作为第一批报到新生,登上敞篷卡车,站在车厢的最前面,迎着风,向鲁中师范学校挺进! 鲁中师范学校,作为鲁中市最高学府,发轫于1931年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位儒家”梁漱溟先生,在鲁中北部的县城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乡村建设研究,研究院内设乡村建设研究部。1935在研究部内成立乡村建设师范,梁漱溟先生曾任校长半年。课程除乡村建设理论、乡村教育和精神陶冶外,其他与普通师范课程相同。乡村建设师范成为鲁中师范学校的前身。后经战乱、特殊年代停办、复学几多变换,及至1973年政府异址重建师范,定名为“鲁中师范学校”,规模不大,学生不多,全是推荐的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鲁中师范学校才有所发展,形成了民师班、高考录取师范班等多班级的规模。如今,首届中师生入学,普师班、幼师班更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形式,艺体班的加入又突出了学校的师范特色。 省道321穿城而过,将鲁中市分为南北两部分。鲁中师范学校坐落在省道南部,学校依山势而建,呈四级阶梯状。第一阶梯是校门及正对校门十余米的石雕像,伟人毛泽 东主席高举右手,似给莘莘学子指引前进的方向。沿雕像后台阶拾级而上,居于第二阶梯的是主教学楼,楼两侧道路可行车,中间门厅可行人,穿过门厅,登上八级台阶,是一小平台,平台两侧各有一花坛,翠绿的树冠下,鲜花争奇斗艳,煞是喜人。再越八级台阶,到第三阶梯的广场,广场左边是实验图书楼,再向里依次是女生宿舍楼、男生宿舍楼。右边是餐厅、食堂、澡堂等建筑物。站在广场南望,视线又被台阶挡住了,恰巧二十级台阶,一口气爬上去,第四阶梯真的开阔,偌大的操场劈山而建,操场内的器械更是让沐风、金鹏他们开了眼,禁不住攀上去,练练手。 置身操场南眺,最近的黄土山,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实乃天然氧吧;绿色的鹤伴山,似有仙鹤起舞;黛青的白云山隐约可见;虚幻缥缈的长白山触到了天际。层次分明的山峦,宛如一幅水墨丹青,令人不舍,真想把他挂在厅堂,时时欣赏。 沐风傻傻的想,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座山,山那边还是山吗? “偏三轮!” “救护车!” 两人几乎同时喊出声。谁呀?沐风和杨洋。 “几班?分几班了?”两人几乎又是同时,互相伸手指点着对方。 “82—8” 两人都没想到,考前偶遇相识,现在却成了同班同学。 话说当日,沐风乘车赴考路上,救护车突发故障,带队的李校长酷暑下、道路旁等车求援。失望至际,铁山方向终于有车驶来,太远,看不清什么车。李校长一步跨到路中央,举起双手,急速摇摆。 近了,是一偏三轮摩托车,一人驾驶,一人坐在偏斗里。见有人拦车停了下来。 李校长说明情况,请求帮助。 “没问题,我也是送学生的”驾驶人当即表态。 “杨洋,等一下,我给他们看看”驾驶人对偏斗里的学生说着话戴上了手套。 “放心吧,我是铁山机械厂的”。 一番检查询问,拿根小树枝条伸进水箱探了探,拧好水箱盖,又摸了摸水箱下部。 “水箱没坏,只是开锅了,水蒸气顶开了水箱盖,现在水温降下来,可以开车了”。 真的吗?沐风他们有些不信,正怔怔的疑惑,救护车欢唱了起来。 大家齐声致谢,招手道别。 偏斗里的杨洋也不停的朝大家点头微笑! “注意了!大家注意了!整理好行李的同学,请速回各班教室集合”校内的高音喇叭确保每人都能听到。 主教学楼,面南背北,一幢五栋,栋与栋之间连廊相通。中栋一至四楼是教师办公室,五至六楼是教师休闲娱乐的地方,最上面的七楼是琴房。左、右两栋都是五层,分别是普师班、幼师班和艺体班教室。左、右两栋尽头向南扭出,形成三层东、西两栋的扭头楼,东扭头楼是学生会、社团活动的场所,西扭头楼则是体操房、舞蹈室和画室。 82-8班教室在左栋三楼的最东头。沐风、金鹏、杨洋等人陆陆续续走进教室。 和初中一样,教室的布局没什么变化,只是少了课桌板凳,显得宽敞明亮。 “同学们,大家好!自我介绍下,我是孙老师,我们班的班主任,祝贺大家成为鲁中师范的主人,未来的三年,我们会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哗——”掌声经久不息! 看样子,不到三十岁的年纪,精致的五官,满头的秀发,高挑的身材,无不洋溢着青春成熟的气息。沐风以前的班主任都是老气横秋的中年男,现在终于遇见女班主任,而且是青春活力的女班主任,禁不住的兴奋带头哗哗的鼓掌。 “按惯例,新生入学先作自我介绍,下面谁先来?” “不好意思吗?,我点名了,沐风,今年的状元,带个头吧?”孙老师是征询,更多的是期盼。 沐风本来就想第一个站出来,打圆场,但面对初次相见的同学,却有些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现在孙老师点了将,正中下怀。 “大家好!我叫沐风。鲁中市南部山区人,我们那里有走不尽的山路,爬不完的高山,没爬过山的同学找我,肯定让你满意。对了,我们那的白云山上有泰山奶奶留下的上联曰:白云山青山四围白云缠绕不见山,据说谁能对出下联,泰山奶奶会请你赴瑶池聚会,大家愿意去吗?” 哗——掌声四起,沐风讨了个满堂彩!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我是来自黄河滩区的霍安生,我们那有原始的古渡口,你想摇撸夜宿黄河吗?请跟我来!” “我是来自淄博蒲家庄的蒲明亮,没错,你没听错,'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龄就是我们村的,盼大家去'聊斋’一游,说不定还会遇上狐仙呢!” “我叫杨洋,来自本市铁山乡,紧靠黑铁山,抗战时著名的黑铁山起义就从我们那里发源。” “本人焦栋,青岛胶州银(人),外地银怎么来了鲁中师范?好奇吗?以后告诉大家!” “金鹏,男”金鹏刚一开口,教室内哄堂大笑“看出来了,你不是女的!” “你走错教室了吧?这不是艺体班。” 说话的是俩小个子同学,一左一右,分立金鹏两侧,高不及金鹏肩头,令人想起汉字的“山”,未免有些滑稽。 “我叫涂锋,来自鲁北渤海,别看我个子小,我力量大,我是大男人!”说罢两小胳膊猛力上举,攥紧拳头,向下一顿,浑身是劲! 左边的涂锋抢了先,右边的也不甘示弱,向前一步,立定!举手礼,目光扫过大家,说是目光交流,其实是让大家注视他。 “我叫荣祥,来自鲁中市大西北的棉花镇,我个子矮,我速度快,我是杰西·欧文斯!”言毕张开双臂似大鸟双翼,右脚提起,脚尖绷直,贴于右腿膝盖前,欲展翅高飞! 杰西·欧文斯,美国黑人田径短跑运动员。1936年在第十一届奥运会上,夺得100米、200米、跳远、4x100米接力跑4枚金牌,4次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田径史上奇迹,震惊世界。被誉为“黑色闪电”、“褐色炮弹”,“本世纪最佳田径运动员”。 好大的口气!竟自比世界名将,不怕闪了舌头?有人不信,轻轻摇头! 一边一个,金鹏轻舒长臂,携起涂锋、荣祥,两人在挣扎中下了讲台。 “我叫宫铁铮”终于有女生说话了,好霸气的男孩名字。 “算命先生说我命里缺金,一下全补上了。我来自鲁北梯子坝下的泸湖村,我们村头就是黄河,都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大家要不要去试试?” 不是宫铁铮说话,大家还真没注意女生都去哪儿了? 实在太少了!一共九人,不管高矮,全挤在第一排,没一个挺胸抬头的,全都趴在桌上。还好,宫铁铮开了头,其她人就跟上了。 “我叫角红梅” “我叫徵玉兰” …… “同学们,由于大家都不太熟悉,临时指定沐风为我们的班长,为大家服务,如果没意见,鼓掌通过。” 噼里啪啦,掌声充满教室,溢出窗外。 不对啊!39人?少一个,花名册上是40人啊!缺谁? 孙老师仔细查对,花名册上姓名“羽钟灵”的后面没有打“√”。羽钟灵没报到吗?看家庭地址,是鲁中市远郊的麦见村,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路程,应该能赶到啊! 羽钟灵,你在哪里? 注:王祥青,1983级中师生。《一代中师》,是其独立创作的约50万字长篇小说。小说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省邹平师范学校(注:文中为鲁中师范学校)为背景,全景展示以沐风、商扬等人为代表的一代中师生的芳华。《 沐风吹响了集合哨》是小说的第一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