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三伏日”就快到了,热衷于养生的朋友们也开启了“三伏日”的养生日程:每天清晨在太阳下晒晒后背,每逢伏日定时到邻近的中医馆贴敷“三伏灸”,无论是居家还是到中医馆都按时做一次三伏艾草灸......总之,大家都在围绕着“冬病夏治”、“夏补三伏”进行着养生保健。作为养生之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膳食养生”在三伏日也有着特色膳食良方用于伏日饮食进补。传统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的阳气也最为充沛,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日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的食疗,可以改善冬季易发的虚寒性疾病,避免过度贪凉损伤脾胃。三伏日一般处于小暑大暑节气,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季暑湿,天气炎热,人体大汗淋漓,气津消耗较大,故而伏日的饮食宜清淡进补为宜。 今日在此分享一些三伏日养生膳食方案,供大家参考,特别是素体亏虚的朋友,可以在三伏日动手烹饪,不仅可以满足口福,也能达到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目的: 呼吸系统疾病三伏日膳食方 肺为娇脏,居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肺主气、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不耐寒热,外感时邪,首先犯肺。寒邪伏肺易致冬季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譬如哮喘、咳嗽、鼻渊等,故而夏三伏日温补肺气、祛痰除湿能防治肺系诸病。常用的膳食方如下: ![]() 姜枣紫苏饮 选材:生姜6片,红枣6枚,紫苏叶10克,红糖6克。 烹饪方法:①生姜洗净、切片,红枣洗净、去核,紫苏洗净、去梗留叶;②将以上净制后的生姜片、红枣、紫苏叶放入养生壶,开水冲泡,焖15分钟,晨起作茶温服。 功效:温肺散寒,健脾和胃。 适宜人群:寒邪所致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感冒;夏季贪凉后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反胃、食欲不振;女子血寒经痛及长期空调房工作者等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生姜味辛性温,能温通阳气、温肺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紫苏叶味辛性温,能解表散寒、宣肺化痰、宽中理气、解鱼蟹毒;红枣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和胃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红糖味甘性温,能温中补血、活血化瘀、调和药性。诸品合用“辛甘化阳,散中有补”共奏温肺散寒、健脾和胃之效,适宜于寒邪所致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感冒;夏季贪凉后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反胃、食欲不振;女子血寒经痛及长期空调房工作者服食。 ![]() 苏杏生姜粥 选材:紫苏子10克,苦杏仁10克,生姜6片,粳米60克,红糖6克。 烹饪方法:①将紫苏子炒爆开花,苦杏仁去皮、尖,生姜洗净、捣烂,粳米淘洗干净;②将紫苏子、苦杏仁捣碎与生姜混合均匀备用;③将粳米倒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煮至七成熟时加入紫苏子、苦杏仁、生姜碎再略煮片刻,至熟烂成粥时加入红糖调味即成。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健脾通腑。 适宜人群:冬季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过敏性咳嗽、长期吸烟者及老年虚汗便秘、术后肺肠功能低下者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紫苏子味辛性温,善解表散寒、降逆平喘、润肠通便;苦杏仁味苦性微温,能止咳平喘、宣肺利气、润肠通便;生姜味辛性温,能温通阳气、温肺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粳米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强筋壮骨、除烦止渴、固肠止泻,以之煮粥气微香,质黏而不腻,柔润而不油滑,既能补后天脾胃之气,又能益肺胃之阴,养肺胃之阴而无恋邪之弊,滋肺胃之液而无滑肠之虞;红糖味甘性温,能温中补血、活血化瘀、调和药性,并能缓解苦杏仁之微毒,调和口感。诸品合用煮粥,共奏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健脾通腑之效,适宜于冬季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过敏性咳嗽、长期吸烟者及老年虚汗便秘、术后肺肠功能低下者服食。 选材:土鸡1只,黄芪15克,怀山药100克(鲜品),老陈皮6克,枸杞子10克,葱段、生姜、白胡椒、料酒、盐巴适量。 烹饪方法:①将土鸡清理干净,洗净沥干,剁成大块,下锅后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加入料酒,滚煮2分钟,捞出鸡块,以温水冲掉表面浮沫,沥干备用;②生姜洗净、切片,山药洗净、去皮、切段,黄芪、枸杞子、老陈皮清水冲洗干净;③将鸡块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热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后加入山药段、葱段、姜片、黄芪、老陈皮、白胡椒,小火慢炖45分钟左右,至鸡块软烂;④加入枸杞子和适量盐巴,关火,盖上盖子焖片刻,至枸杞子涨大即成。 功效:补肺固表,健脾养胃,益气扶正。 适宜人群:冬季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虚寒性荨麻疹、易疲劳稍动汗出、病后及放化疗后气血两虚、小儿疳积、老年体弱及长期熬夜者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土鸡味甘性温,能温中益气、健脾益胃、强筋骨、补虚劳、续绝伤、活血调经;黄芪味甘性微温,善走肌表,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能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生津养血;怀山药味甘性平,能健脾补肺、益气养阴、益肾固精、长肌肉、止泄泻、治消渴、滋养强壮,不燥不腻,既可以作主粮,又可以作蔬菜;陈皮味苦辛性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枸杞子味甘性平,甘润滋补,能滋补肝肾、养血明目、生津止渴、润肺止咳;胡椒、葱段、生姜、料酒辛温散寒解表、温中止呕、下气消痰、提鲜除臭。诸品合用,共奏补肺固表、健脾养胃、益气扶正之效,适宜于冬季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虚寒性荨麻疹、易疲劳稍动汗出、病后及放化疗后气血两虚、小儿疳积、老年体弱及长期熬夜者食用。 风湿关节病三伏日膳食方 传统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湿关节病一般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关节痹痛、肿胀、重着、麻木、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甚则可以累及脏腑,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三伏日气温较高,人体阳气最为旺盛,合理使用温阳散寒除湿之法是治疗风湿关节病的治本之法。选用相应的散寒除湿膳食调养也能从根本上调和人体营养平衡,从而防治风湿关节病。常用膳方如下: ![]() 花椒艾叶姜蛋 烹饪方法:①将艾叶、花椒、生姜洗净,加适量的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沸,小火煮10分钟;②将鸡蛋洗净,放入煮滚的药汤内,小火煮10分钟,捞出鸡蛋,敲破外壳(或剥去外壳),再投入药汤,继续小火煮10分钟,关火焖至温热;③加入适量盐巴或生抽调味,吃鸡蛋、喝汤,药渣可以纱布包裹热敷患处。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活血调经,温补脾肾。 适宜人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部冷痛、下肢麻木、宫寒经痛、鸡鸣泄泻、胃寒腹痛、体虚易感及产后身痛者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鸡蛋味甘性平,能补肾气、益脾胃;干艾叶味苦辛性温,能温经止血、除湿止痒、散寒止痛、透达经络,尤善驱关节、胞宫寒邪;川花椒味辛性热,能祛湿止痛、温中散寒,善除痹止痛;生姜味辛性温,能发散寒邪、温通阳气、温中止呕。诸品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活血调经、温补脾肾之效,适宜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部冷痛、下肢麻木、宫寒经痛、鸡鸣泄泻、胃寒腹痛、体虚易感及产后身痛者服食。 ![]() 选材:鳝鱼300克,生黄芪20克,当归片10克,生姜15克,枸杞子10克,黄酒、麻油、盐巴适量。 烹饪方法:①将鳝鱼用盐巴搓洗去表面粘液,斩去头尾,破肚去除内脏,切成4厘米段;②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淋入两匙黄酒,放入鳝鱼段焯水30秒捞出,控干水备用;③将黄芪、当归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煮沸,转为小火炖煮半小时,倒出药汁备用;④生姜去皮拍松,枸杞子清水洗过沥干备用;⑤砂锅烧热,加入5毫升芝麻油,放入生姜片煸炒至微焦出香,下入鳝鱼段,中火翻炒2分钟,淋入少许黄酒炝锅以去腥提香;⑥加入黄芪、当归药汁,再加入适量白开水,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为小火加盖慢炖40分钟;⑦放入枸杞子,继续炖10分钟,加入适量盐巴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益肾,通络止痛,补气养血。 适宜人群: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宫寒经痛、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恢复、长期熬夜者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鳝鱼味甘性温,血肉有情之品,性善穿穴,能通经达络、滋阴兴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补益气血;当归味甘辛性温,气清香浓厚,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为补血第一圣品;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善走肌表,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枸杞子味甘性平,甘润滋补,能滋补肝肾、养血明目、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味辛性温,能温通阳气、温肺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黄酒、麻油提香除腥。诸品合用能健脾益肾、通络止痛、补气养血,适宜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宫寒经痛、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恢复、长期熬夜者服食。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现在的女子偏好冷饮和冰镇瓜果,常致脾肾阳虚,引起痛经、闭经、月经紊乱、不孕等。夏季三伏日阳气最旺,阳虚宫寒者于夏季三伏日调理正当时。常用膳食方如下: ![]() 当归生姜羊肉汤 选材:当归片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盐巴适量 烹饪:①将羊肉洗净,除去血渍、筋膜,切成小块;②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③将生姜片和当归片用纱布包裹,与羊肉块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和黄酒,用武火煮沸,再转为文火,煨两个小时左右熄火;④取出纱布袋,加入适量盐巴调味,吃肉饮汤。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适宜人群:适宜于阳虚有寒而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黄肌瘦,腹中冷痛,妇女产后虚寒腹痛,或女子虚寒性痛经等人群。 膳方释义: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中当归性温,气清香浓厚,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为补血第一圣品;生姜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和胃止呕;羊肉,性温热,入脾、肾二经,能补体虚,袪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助元阳,益精血;黄酒佐料为引,性温和,芳香浓郁,能宣行药势、活血通络、温脾和胃、散寒祛湿、通利小便。四者合用能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黄肌瘦,女子宫寒痛经者食用。 ![]() 艾叶红糖蛋 烹饪方法:①将艾草摘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为小火煮15分钟;②打入鸡蛋,立即熄火,至鸡蛋凝固,再开火煮沸后小火煮5分钟,加入红糖调味即成,食蛋饮汤。 功效:暖宫散寒,温经活血。 适宜人群:宫寒所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月经紊乱、不孕者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鸡蛋味甘性平,能补肾气、益脾胃;艾叶味苦辛性温,能温经止血、除湿止痒、散寒止痛、透达经络,尤善驱关节、胞宫寒邪;红糖红糖味甘性温,能温中补血、活血化瘀、调和药性,调和口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