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方志故事二四——成稿不成书,简单又简约的那马县志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5-05-21 发布于广西
广西那马县,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县级建制。

这个县级建制的时间不长,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的那马厅和定罗土司合并,成为那马县。1951年,在新一轮的行政改革中,隆山与那马两县合并,成为了今天的马山县。

从此,“那马”这个地名,也就慢慢消失于地方了。当然了,现在南宁良庆区也有一个“那马”,但良庆区的那马镇和今天所说的马山县境的那个“那马县”的历史,追根溯源却不是一回事,这就另说了。

这个那马县的历史虽不长,但还是留下了一本地方志资料流传,成为后人了解这个县的文献之一,这就是《那马县志草略》。

那作为地方志,那马县的地方志为什么不叫《那马县志》而叫《那马县志草略》呢?这两字之差可不是咬文嚼字,故意抬杠,而是一段地方往事。

八十年代开始,广西进行了一次很大范围的文化活动,即各县修地方志,业界叫“第一轮修志”持续了十余年,当时马山县相关的工作人员下乡到周鹿大队望周屯调研时,无意得到一位叫林世就的老人捐送一本《草略》。

细看之下,原来此《草略》实际上是一版《那马县志》的稿件。经过了解,人们才明白,原来,这《草略》是民国时期,那马县组织修地方志时,留下的《志稿》,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是成稿,而最后没有正式校 对刊印出版。

1932年的时候,根据广西全省的行政要求,各地启动一轮修地方志的工作,但是,由于时代局势影响,每个地方实行的情况都不一样,重视不一样,进度也不一样。当时的那马县长林雄飞主持,组织成立了“修志局”,并请本籍前清秀才林锦臣为主纂,马河图(当过本县县长)等为编修,开始了《那马县志》的编写工作。

但是,稿都没写成几页,那马县的县长职就走马灯一样,连换几任,一任在职也不过半年,自然的,每位县长来了都搞“三把火”,修志工作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员变动也大,加上后来几年的局势更为复杂,最后出版地方志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出版的事是“不了了之”,修志局也解散了,但作为主纂的林锦臣在离职之前,还是把之前工作的内容,整合成手稿,无处上交,就自己保留了下来。

地方志一直以来,都是官方的事情,对于个人来说,作为主纂,这是一个名留千古的机会,按传统,林锦臣应该还是很希望志稿最后真能成书出版,他藏稿于家中,时常的阅读,他的儿子林世就有机会阅读到此稿。

而林世就对这事也很上心,他为了保存书稿,自己抄写了一份,同时,都有心的关注相关内容,自己加上去,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以后的每一任县长,他都专门加到志稿中记录。

也由于时代环境影响,加上人员变动大,这版地方志的例目对于传统的地方志规范来说,还是有所欠缺,也不完整,观点论述有点时代局限性,内容显得有点单薄。像《人物列传》,基本就是和主纂人的林家,马家有关的几个人物,有点拿家谱凑数之感。

所以,在八十年代,人们重新审视这版《那马县志稿》,大体保留,部分还是作了很一些调整的,至于改动了多少,就不太清楚了,反正现在最终也还按《草略》的规范整合成50页纸。

不管怎么说吧,有些历史记载,还是为后人留下一点旧那马地方记忆的。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