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宇|记近日所获的五种书

 tcfzhf的图书馆 2025-05-22 发布于陕西


读书           宋·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逛书摊的最大乐趣就在于“自由的发现”,溜溜达达,自由自在,无目的地顺着走过去,看过去,忽然在一个摊前,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名气很大的书,书名有兴味的,作者感兴趣的、书皮很破的、很新的、特别显眼的……总之它忽然引起你的注意,抽出来看看,或者一翻开就有惊人的发现,或者翻了两页渐入佳境,也可能前后翻翻,都不感兴趣,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这种无拘无束随意翻阅的“自由”,那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文化享受。如果你被一本书磁铁般地吸引住了,站在那里持续看上半个多钟头,摊主也不会怪你,如果你照顾过他一两次生意,已经是点头之交,那就更客气,你尽管站着看好了。摊主脸上只有同情和照顾,似乎抱歉不能搬把椅子给你,绝对不会对你露出一丝一毫的抱怨之色。
     闲来无事,翻越淘来的好书,作以跋语,聊为得书记:

其一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会志》,16开上下两册,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编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10月1版1印本,定价560元。
       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起点,而仰韶文化也被视为是解决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关键。2021年恰逢仰韶遗址发掘一百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经中国考古学会与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协商,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于2021年10月17-19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会议议程共分20个单元,全面研讨中国考古学的各个方面,本书是会议的会志,不同意,一般会议论文集更能呈现会议的精彩内容。
        原书定价560元,特价三折168元包邮快递。

其二

     《鸳鸯七志斋藏石》,西安碑林博物馆编,鸳鸯七志斋是近代草书大家、同盟会元老、民国宿望于右任先生的斋号。民国肇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邙山北麓,盗墓猖獗,有感于此,于右任与河南督军张钫商议,二人大量收购历代墓志,以保留国故,于右任收唐以前墓志刻石,张钫则以唐志为主,张钫所收集之墓志,即为今天闻名中外的是千唐志斋,而于右任所收藏的两汉魏晋墓之中,最价值最大的是七套夫妻墓志,故改自己的斋号叫鸳鸯七志斋。后于氏所藏墓志精品,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以此不朽。
     八开精装,特别精美。380包邮,仅此一本。

其三

     周末收获两本周至路德家族的资料,今天查这两本书,竟然发现左边那本《探考记》的编著者路逌(尔瞻)先生是台湾著名诗人纪弦的父亲,尽管老先生从未去过老家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但对故乡充满了热爱和思念,体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周至路德家族为关中名门望族,路德父亲路元锡为乾隆年间著名官员,路德在嘉庆十四年进士,授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十八年考补军机章京,以目疾请假归,历主关中书院、宏道书院、象峰书院、对峰书院,为清代关学大儒。其后世人丁兴旺,走出了3个翰林、5个进士,并且名师出高徒,曾国藩赞其曰:“陕西近三十年科举中人,无一不出闰(路德的字)先生之门,湖北官员中想亦有之名”。右本的作者路岯为路德之孙,清末著名学人,精通文史,特长诗、书、画艺,金石大家罗振玉的授业恩师。

    (更正:路逌是纪弦的堂弟,纪弦的儿子路学恂在一篇文章中称其为“西安五爸”,上午查资料,百度AI整合资料生成了一段关于路逌的介绍,开头就是三个错误,说“路逌,字路学恂,是著名诗人纪弦的父亲”,我靠,这一下子差了三辈!真的是所信非人呀!以后再也不相信所谓的AI自动生成了,简直是个大骗子!特此更正,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其四

     《中国的西北角》本是从1935年7月起,范长江作为《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通讯合集。他在行程中生动还原了当时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时局状况,描写了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民风民俗等诸多问题,揭示了当时国内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民族压迫的问题。其深入分析和独到见解,大大震动了当时的中国民众,促使社会各界开始深入思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尤为难得的是,他将西南与西北的现状放在世界大范围内进行考察,揭示其在战争中的严重性,加之早前对民族关系方面的研究,持论有理有据,振聋发聩的引起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范长江只身进入西安,1937年2月4日,在西安采访了周恩来。9日,范长江到达延安,当晚毛泽东在窑洞里会与他做竟夜长谈,就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任务和当时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一一作了精辟分析。7月《塞上行》出版发行,至11月连印六版。第一次向世人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并透露红军长征是北上抗日,并不是流寇。肇始于范长江的新闻通讯形成的广泛影响,引发了后来包括爱泼斯坦、史沫特莱等大批国际记者对报道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革命与变化的热情。这系列的新闻通讯大多都为改变美国及盟友对中国红军的看法与对华政策都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一定是事实。'而且’必须是新的事实,有代表性的事实。” 这是范长江半个世纪前对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至今日仍未过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