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文字,遇见美好 ![]() 在青海,西宁这座城市以独特的地理坐标,成为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交融的鲜活样本;在湟水河畔《西宁表情》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既有青藏高原的豪放,又浸润着河湟谷地的细腻。 认识了《西宁表情》文学平台,我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偶尔的烦闷、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苦水直接向它倾吐,它接纳我、包容我、给予我力量。喜欢孤独、爱习文的我在这里找到了心灵依靠的港湾,灵魂的归属,我寂寞的文字,在这里微笑、生根、开花! ![]() 我在开花,它在灌溉;风里抚慰,雨里解困!《西宁表情》我成长的花园,你恰似河湟谷地孕育的文学之花,在人文、环境与文化的滋养中悄然绽放了十年。十年来你芬芳了青藏高原这方黄土地,也滋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的雅致。你看,多少文人墨客,从清真大寺写到民俗民情,从民俗民情写到风土人情,从风土人情写到人间的悲欢离合、邪恶卑微,这些用文字记录的细碎,无不承载着热爱的航船乘风破浪。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飞檐与圆顶,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对话,许多文学爱好者在这里用历史的印记,记录故事,它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商旅的驼铃,也感受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脉动。如今,这座宗教圣地的文化展厅里,既有《古兰经》的诵读声,也有《西宁表情》平台上青年诗人的吟唱。当穆斯林兄弟在礼拜大殿共诵《古兰经》时,网络另一端的读者正通过《西宁表情》的电子刊物,感受着藏族作家笔下的雪域风情与回族诗人的河湟乡愁。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振,恰似清真大寺宣礼塔的晨钟暮鼓,唤醒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共鸣。 ![]() 你瞧,城中区的雨污分流工程与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让这座高原古城褪去了往日的尘埃。当骑行爱好者沿着绿道穿梭于林立的高楼间,当游客在莫家街的麻辣烫摊前与回族老板娘用青海方言谈笑风生,西宁的生态治理成果正悄然滋养着城市的文化根系。正如《西宁表情》总编辑冶晓辉所言,平台十年如一日地“为文字寻找栖身之所”,而这座城市的绿色发展,正是滋养这些文字的最肥沃土壤。 ![]() 当雪豹艺术装置成为城市新地标,当河湟文化大集的文创摊位前挤满各族群众,文学创作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愈发清晰可见。多年来,“西宁表情”是多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响乐。 从足球赛场到文学江湖,青超联赛的绿茵场上,藏族球员的牦牛图腾球衣与回族拉面队队服交相辉映,这种民族文化的视觉碰撞,与《西宁表情》平台上蒙古族作家笔下的草原史诗、撒拉族诗人的黄河谣形成精神呼应。 ![]() 在文学平台的“十周年读书见面”活动中,各族读者共捧美文,听回族作家讲述《尕院儿的掌门人》里的市井温情,这种文化交融的场景,正是西宁作为“移民城市”最动人的表情。正如作家阿武在《我是谁》中的自述,身份认同的流动性在这里转化为创作的丰富性——藏语名字“索南”与汉语笔名“阿武”的交织,恰似河湟谷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生密码。 多元文化的绽放,从丝路古道到数字丝路《西宁表情》十年间发布的1.6万篇作品,如同丝路商队遗落的陶罐,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从“莱麦丹”斋月征文中93篇跨信仰的文学星火,到“睿思杯”民族团结征文中44篇酥油茶香与书卷气的交融,这个平台始终保持着“低伏的姿态”,既守护着文字的纯粹,又拥抱多元文化的创新。 当黄南热贡艺术队的球员在赛场上展现唐卡般的精湛技艺,当海南龙羊队的藏羊图腾与海西枸杞队的柴达木红枸杞在文学创作中交相辉映,《西宁表情》的文学江湖,已然成为丝路精神的当代注脚。 ![]() 站在十周年的门槛上,《西宁表情》如同河湟谷地的一株青稞,既扎根于多年的文化积淀,又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当清真大寺的晨钟与足球场的呐喊在湟水河畔回荡,当多民族作家的文字在数字平台上流转,这座城市的表情愈发鲜活——那是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拥抱,更是对多元共生的深刻理解。正如十年前冶晓辉老师在油墨香中种下的第一粒文学种子,如今已亭亭如盖,为所有热爱文字的人,提供着栖息与远望的精神原乡。 亲爱的朋友,在湟水河畔的西宁,当“西宁表情”文学平台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浸润您心田时,您是否抬眼远眺:青海湖的浩瀚蓝波正与天际线深情相拥,仿佛高原上的一颗蓝宝石,在时光长河中流转着永恒的诗意。这座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以4583平方公里的辽阔怀抱,将雪山、草原、湿地编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让每个踏访者都在湖光山色中,读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亲爱的朋友,百花争艳的五月即将告别,六月的青海湖畔,成片的油菜花如金箔般铺展,与碧蓝湖水相映成趣,构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当微风拂过,花浪翻涌间,数万只海鸥振翅高飞,将游人的笑声与惊叹声带入云端。藏族阿妈转动经筒的虔诚背影,与骑行者掠过湖面的身影交织,让这片土地既承载着千年信仰,又涌动着现代活力。正如作家冯永华笔下所述,青海湖的蓝“比天空更纯净,比心灵更澄澈”,让人在喧嚣中触摸到生命的本真。《西宁表情》文学平台也是如此,它“中通外之、不蔓不枝、亭亭玉立”从不小瞧每一位投稿者,每一篇文章仔细审阅、订正,它像一位智者静立风中,用寂静与深邃,让每个凝视者都在冰棱的折射中,窥见生命的禅意。 ![]()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遇见它,我就遇见了美好,愿以后的以后《西宁表情》用它永恒的蓝,继续滋养河湟谷地的文化根系,也滋养每个追梦者的精神家园。 |
|